“大王。”錢磊將上身傾斜過去,盯著大王鄭重其事地說。
“當年大王起兵于江陰之后,先復常州,后克南京,為大明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大王又面臨什么樣的險境呢?當初于南京,大王險些為閩王所殺,后來只身北走江北,憑著數千人馬,全靠弟兄們用命,方才奠定我江北今日的基業,再后來,達素南下,我忠義軍以數萬對十萬,一場血戰之后,達素所領十萬精兵盡數為我忠義軍全殲,自此清虜之勢便江河日下,大王可謂是力挽狂瀾。現在,大王領兵北上,克復遼東,斷清虜后路,令其遠走草地,從當初大王起兵,直到現在,大王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極為英明的決定。可以說,若是沒有大王,自然沒有大明今日之勢,可若是仗打完了呢?一旦天下的大仗結束,再養一支百十萬的人馬,既耗費糧餉,加重百姓負擔,又讓朝廷不放心,這自然不是什么好事。到時候,裁撤軍伍自然是應該之事,到那時大王會怎么選擇?臣說句不當說的話。”
“你說吧,炳奇。”朱明忠點頭說道。
“這么些年,從本王于你結識以來,你于本王可謂是忠心耿耿,本王又豈能不知,無論何時你有什么想說的,只管說你的,本王絕不會有絲毫怪罪。”
“謝大王,我也就不客氣了。”大王的回答,讓錢磊頗為動情的說道。
“一但天下平定,到時候自然會有人提及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畢竟那時候。時機也算是成熟了,況且自大明立國以來,從未曾有過今天這樣的異姓藩王執掌天下兵權的事情,到那時,朝野上下必定以裁軍為第一要務,忠義軍、楚軍、閩軍以及晉軍皆將大批裁撤,而大王會如何?以臣看來,大王屆時必定會舍陸保海,以大王于國事之忠心,必定會同意裁軍,但亦會盡量保全海軍,畢竟,我等于海外之地,離不開海軍艦隊。”
“炳奇,你說得對!”朱明忠對錢磊的這個說法,并沒有選擇,如果沒有選擇的話,他確實會選擇保全海軍,畢竟未來的時代是大航海時代,離不開海軍艦隊。
“可是大王,這一切是都是為朝廷著想。至于為大王你個人著想嘛。”
錢磊略停片刻后,語氣堅定地說。“估且不說其它,就是大王自起兵以來,為了中興大明,驅逐清虜,期間也得罪的人又豈止一二?請恕臣說句直話,天下于大王嫉妒者,仇恨者,恐怕早已經經是遍布朝野。倘若他日為大明朝廷把忠義軍裁撤了,只恐后果不堪設想。”
“你說說會有什么后果出現。”錢磊的話讓朱明忠的心頭微微一緊。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之日,就是大王身死之時!”這樣的一句話從錢磊的口中道出時,朱明忠的眉頭緊鎖,他沉默著,只是坐在那里靜靜的看著遠處。
“就像現在,即便是大王的手中掌握天下雄兵,可是一但朝廷懷疑起大王,大王于朝廷的眼中,又是什么?是威脅,是欲除之后快之人!今日大王為天下中流砥柱尚是如此,至于他日,若是大王手中無兵,恐怕現在與大王說話的人就不是臣,而是朝廷的錦衣衛了,大王此時恐怕也已經身陷錦衣衛的詔獄之中!大王!”
錢磊的提醒,讓朱明忠的心頭猛跳,是的!如果不是因為這次“警告”,恐怕他真的很有可能不反對裁軍。如果真的如此,那等于把腦袋拱手相讓,這種事情他會做嗎?
會與不會,恐怕只有老天才知道。但是經歷了這次風云之后,無論如何,他都不會把自己的腦袋瓜子拱手讓人。這終究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若是裁軍便等于自剪羽翼,如此既失豪杰心!焉能長久?所以,凡天下英雄必不可自剪羽翼!”
錢磊的提醒,讓朱明忠心里一怔,兩眼直直地望著錢磊。他一向將出身師爺的錢磊視為那種精通政務的官吏,但是在另一方面,錢磊在參軍府中卻很少發表意見,因為他更擅長處理尋常政務,而不是作為幕僚,參謀軍政。可是剛才這句“凡天下英雄必不可自剪羽翼”的話,引起了他的強烈震動。
“羽翼不可自剪!”朱明忠點了下頭,看著錢磊說道。
“這次,他們提醒的對啊,若不然,本王自剪羽翼之時,恐怕就是本王身死之日,功高蓋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