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舉眼看刑架上的米里耶夫斯基,已經不再那么膽怯了。他們感到在同土耳其人的肉搏戰中,力量的對比已經轉為對他們有利。對他們說來,同胞被害是最有號召力的。高壓一直使他們不敢開口,如今,他們無所畏俱了。那些面色焦黃,胡子凌亂,用松木撬動大石塊來的人們,盡管汗流俠背,疲憊不堪,但是他們歇腳的時候,就會忍不住低聲談論著米里耶夫斯基。
“愿上帝饒恕他……”
“噢,他是殉難者!真叫人難受!“
“你們準道不認為他是成了仙嗎?他是圣人,伙計!”
每個人都在暗自描繪木樁上的米里耶夫斯基,覺得他好象正昂首闊步,率領一列隊伍前進,覺得他巍然屹立,既不顯得可怕,也不顯得渺小。相反,大家都認為他無比杰出,無比偉大,認為他已超凡入圣,割斷了塵緣,本身自成體系,不受人間任何羈絆,無優無慮。誰也不再能把他怎么樣,刀槍、讒言惡語乃至土耳其
人的淫威都對他無可奈何了。
在他們看來,上身裸露,四肢被擬,頭靠在木樁頂尖的米里耶夫斯基的挺直的身軀,是不會腐爛的,他象一尊塑像,居高臨下,不怕鳳吹雨打,永遠屹立在那里。
工人們常丟下手頭的工作,掉過頭來,對著他偷偷在胸前畫個十字。
而那些的婦人們,也抓緊做飯的空閑,快步走出家門到鄰舍絮菇幾句,灑上幾滴眼淚,然后又趕回家中,生怕爐上的飯燒糊了。有個婦女在圣像前點了一盞長明燈,大家立即如法炮制著,都點了起來,并且把燈藏在房間的角落里。
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孩子們一面眨巴若小眼睛,望著微弱的燈光,一面聽大人禱告,斷斷續續的,對于禱詞他們似懂非懂,只能領會幾句。
“愿上帝保佑我們!”
“上帝啊,請保佑殉難者的靈魂,讓他的靈魂回歸天堂……”
“上帝啊,請為殉難者建起一座教堂……”
“啊,救救我們,萬能的上帝,把敵人消滅掉,結束他們的統治!”
孩子們不厭其煩地向道.“殉難者”這幾個字是什么意思?誰造了教堂?在哪兒造的?男孩子的好奇心尤為強烈,母親們不得不應付他們兒句:
“別說了,我的小心肝!別再問了,聽媽媽的話,你一輩子都要提防萬惡的土耳其人!”
“孩子,記住那些土耳其人的殘暴,答應我,孩子,永遠不要放棄你的信仰……”
第二天黃昏之前,隊長又巡視了一次工地,看到樁刑上的尸體,自以為已經殺一儆百的他,對于現在的效果很滿意,于是便對人吩咐道。
“你們,把這個雜碎扔出去喂狗……”
相比于基督徒,土耳其隊長對于刑架上的殉難者沒有絲毫同情,就在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突然,急促的馬蹄聲傳了過來。
一個土耳其人騎在馬上,一邊策馬狂奔,一邊大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