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人前風光無限的徐幺妹每天在家里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幾乎每天到了飯點,徐幺妹就會挨徐婆子一頓打。
給她吃的也比以前更少了,甚至連泔水情愿喂雞也不給她吃。
你不是能求來吃的么?你餓了自己求去吧。
徐幺妹沒法子,只能天天在人多的地方露出可憐巴巴地樣子。
書上寫了,因為福寶救了全村的人,村民對福寶特別的感謝,不是拿用油炕的金燦燦的鍋巴給福寶吃,就是拿烤的香噴噴的紅薯給福寶啃,要不就是摘了好多鮮甜的野果子給福寶嘗,各種好吃的只要家里有一定先想著福寶。
那么現在換她了,是不是這些好吃的好喝的都該給她了?
事實證明,她再次想多了。
偷來的功勞就是偷來的。
徐幺妹得到了完全相反的待遇。
村民們雖然可憐她,也議論著徐婆子的狠心,說著徐家的壞話,卻沒有一個拿出東西來給她吃的。
萬斤大米看似很多,但村里人口多,每家分到手里并不多,這點糧食得幫著全家人度過近九個月的艱苦歲月,哪個人會愿意把糧食給別人吃啊?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眾村民和徐婆子的想法是一樣的。要是他家有孩子跟徐幺妹一樣能向老天求來糧食卻給了村里,他們也一定不讓這個白眼狼好過。
貪功心切的徐幺妹忘了,她和書里的福寶的立場完全是不一樣的。
福寶是老村長家的孩子,她把糧拿出來救濟村民,那是給家里長輩解決困難。
這么小就能給家里解決天大的難題,哪家家長不喜歡?哪個會不認為是福星?
更何況,書里那糧食可沒經過福寶的手,只是有了福寶這個因,才有糧這個果。這糧如果不是給村里,也不可能給福寶的。
但徐幺妹的性質完全不一樣了,那可是實打實的糧食全給了村里了。她在眾村民的眼里就是活生生的敗家精。
試問這個孩子,村里人怎么可能喜歡?哪怕是得了她的好處,事后也不會念著她的恩。
徐幺妹恨死了村里人的無情無義,而更恨的是福寶。
憑啥?
憑啥福寶啥也不做,村里人就這么喜歡她?
憑啥她為村里人做了這么多,把頭都磕破了,村里人都看不到她的付出?
徐幺妹上輩子就殺人放火什么都敢干的人,現在更是心思惡毒了,她嫉妒福寶都嫉妒瘋了。
于是她找上了劉婆子,先狀似天真的夸劉婆子是個好婆婆,把劉婆子說得云里霧里的。
后來又聽徐幺妹說是老春花被她這個婆婆養得好,越養越年青,養得跟大姑娘似的,頓時臉就黑了。
徐幺妹又狀似無意的說起鄰村老公公之所以對兒媳好,因為老公公跟兒媳有暖昧,這就在劉婆子心里埋了一個惡種子。
到最后徐幺妹又說劉大石他們被打斷腿的事,劉婆子一聽自己的寶貝孫子被打折了腿,這還得了?
當下就氣勢洶洶地找老春花麻煩去了。結果劉婆子是雄糾糾氣昂昂的去,掃眉搭眼的回不說,還被摔壞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