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錢就辦事容易了,再加上霍老爺子的關系,縣里直接就批了一批的磚和玻璃給老家村。
老家村的村民一個個都樂壞了,都過來幫著造房子。
人多力量大,只十天的功夫就造好了擁有十幾間房子的學校。
每個教室都有三十多平米,里面地上還鋪上了青磚,窗子都用上了玻璃,顯得教室特別的上檔次。
這教室別說是在村里了,就算是在縣里都是排得上號的。
老壯看著寬敞明亮的教室,和數百平米的大操場,嘴都笑合不攏了。
教室有了,就差黑板和桌椅了。
桌椅這些東西根本就不用花錢。
靠山吃山,家家戶戶又都是會點木工手藝的。
老壯按著工分分下去,一家做一張桌子一張椅子,只一天的功夫,就把全部的桌椅配備好了。
該有的都有了,現在就只缺老師了。
從縣里找老師那是根本不現實的,別說是縣里了,就算是鎮里的人也不可能來當老師的。
為此老壯又愁上了。
福寶看了奇怪道:“舅姥爺,你為啥不從知青里找老師?”
老壯聽了眼睛一亮。
是啊,知青都是有文化的人啊,最差的也是小學畢業的,教村里的孩子那是綽綽有余了。
于是老壯就宣布在知青里面選拔老師。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六個知青都動心了。
當初他們是憑著一腔的熱血下鄉來支援農村建設的,但哪知道想法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農村的勞動根本不是他們這幫子人能勝任的,每天累得跟個狗似的,最后一算工分弄不好等秋收后還得倒賠村里頭。
這樣的結果把他們都打擊的不要不要的。
當老師多好啊,風吹不著雨淋不著,而且還能算七個工分的,這比田里的活可強多了。
尤其是三個女孩子更是的上了心了。
秦青還好些,畢竟從小生活在農村,還能干些農活的,但就算是這樣,也覺得勞動強度太大了有些受不了。
她都受不了,更別說是從小生活在城里的蔣照了。
至于朱珠那簡直就是個奇葩,都快把老壯給愁死了。
朱珠從小嬌生慣養慣了,根本不會干農活,好幾次把別人種的韭菜當成了雜草給拔了。她這不是來幫忙的,而是來幫倒忙的。
如此幾次,老壯沒辦法,只能讓她去掃羊圈豬圈了。
哪知道她又嫌羊圈豬圈臟,竟然拿出錢雇一幫子小子幫她干活,能干活的小子早就在掙工分了。
她能找的就是一些還在地里玩,不能掙工分的小子,都是一幫子五六歲的孩子,那么小的孩子會做什么?
有一個五歲的小子就掉進了豬糞池里。
鄉下的豬糞池有三米多深,掉下去就算是成人都有可能沒命,更何況一個五歲的孩子?
幸虧當時小孩子多,把大人叫來把這個小孩撈上來了,不然村里非出人命不可。
等老壯問清了原委,差點被朱珠氣得原地去世了。
朱珠是干啥啥不行。
最后老壯沒辦法,只能讓她跟著小姑娘們去打豬草,讓小姑娘們監督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