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鄭琴也不再客氣了,她把錢往兜里一塞,道:“你們等著,我做十個水鋪蛋,咱們一人兩個!”
“好!”
他們這里熱火朝天。
李玉梅去的那家也是熱火朝天。
不過不象是奚家是一片祥和的熱火朝天,而是打得不可開交。
李玉梅被姜老婆子打了!
李玉梅去的那個村子是姜家村,姜家村跟別的村不一樣,別的村是雜姓,但姜家村全是一個族里的人。
整個村都姓姜,所以特別的團結。
團結是有好處的,當年鬼子進村里,他們齊心協力,打地道戰,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
團結也有一些弊端,那就是排外。
他們都覺得娶進來的媳婦都是外姓人,所以不能全心全意的對待。
因此,整個村里的人,只要是外姓的媳婦,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婆婆的虐待。
其中就以李玉梅做工作的這家更加嚴重。
因為別人家的媳婦雖然是外姓的,但還是娶回來的,但姜婆子的兒媳是買來的。
姜婆子家解放前是地主,但后來她男人抽鴉片,把家底都抽光了,連地也賣了,成了比貧下中農還窮的人了。
姜婆子的男人死的時候,姜婆子的三個兒子都還小,最大的也就八歲,小的才五歲,姜婆子看著三個兒子就發起了愁了。
家里要地沒地,要錢沒錢,窮得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以后這三個兒子長大了拿什么去娶媳婦啊?
姜婆子想來想去,想得爬破了一張席子。
這席子一爬破,她倒想出辦法了。
當初為了不讓男人把家都敗光,姜婆子在炕里埋了一個金鐲子。
這個金鐲子是她家最富的時候打的,足足有三兩重。值不少的銀元呢。
她拿著金鐲子就去縣里典當了,典當了鐲子后就帶回來了三個女孩子和一些銀元。
這三個女孩子就是姜婆子買來的童養媳。
按著屬相生辰八字的配對,姜婆子分別把三個女孩子跟三個兒子配對了。
六個孩子就在一起長大,都算是青梅竹馬。
姜婆子當初是想得很好,哪個女孩配哪個男孩子,但架不住她兒子得喜歡啊。
等大兒子都到了十七歲時,姜婆子就準備讓大兒子娶了之前配好的那個童養媳高氏。
哪知道大兒子跟她說,他喜歡的是三弟弟的童養媳花氏,說要讓他成親,他就娶花氏。
要是平時換了也就換了,本來姜婆子只在村里說三個都是童養媳,也沒說死哪個是哪個兒子的童養媳。
壞就壞在三兒子也喜歡花氏,因為三個童養媳中,花氏長得最美,而且脾氣特別好,溫柔可人。
三兒子一聽大哥要搶他媳婦,當然就不干了。
于是兩個兄弟就打了起來。
兄弟兩為了一個女人給打起來了,姜婆子自然是不高興了,心里對花氏就百般的不滿,當然對高氏也沒有好臉色了。
童養媳的日子本來就不好過,何況還得罪了姜婆子。
姜婆子就可勁的虐待花氏與高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