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侯爺皺眉道:“胡說,你就是有心事,你最近都不笑了。”
顧瑾瑜垂下眸子:“女兒只是思念祖母,祖母年紀大了,年前又摔了一跤,雖是痊愈了,可身子骨到底不必從前。女兒不知還能在祖母跟前盡多少孝。”
這話說到了顧侯爺的心坎兒上,顧侯爺平日里就是個孝順的,又何況老夫人這輩子只剩了他與淑妃兩個孩子。
淑妃入了宮,老夫人一年都難得見她一次,自己這個兒子還不能在跟前侍奉母親,想想都是不孝。
顧侯爺蹙了蹙眉,決定再去給姚氏上點眼藥。
哪知姚氏心如磐石:“我不回去,琰兒也不會回去。”
顧侯爺嘖了一聲:“娘多少年沒見過琰兒了?”
姚氏道:“左不過她也不待見琰兒。”
顧侯爺反駁道:“娘幾時不待見琰兒了?琰兒是她親孫子,她疼他還來不及。”
只是不如疼前面三個寶貝孫子而已。
前任侯夫人與老夫人同宗同族,按輩分得喚老夫人一聲姑母,兩家聯姻算是親上加親,她的孩子老夫人自然偏疼幾分。
再加上三個兒子早早地沒了娘,老夫人心疼都來不及。
其三就是老夫人瞧不上姚氏的出身,姚氏生下有病的顧琰,老夫人都覺著是姚氏自己身體有毛病,連累了顧家的子孫。
老夫人起先待顧瑾瑜也不冷不熱,不過顧瑾瑜實在太出色了,很給侯府長臉,淑妃也器重她,老夫人才漸漸對顧瑾瑜改觀了。
顧侯爺那幾句辯駁沒多少底氣,他清了清嗓子,道:“但是瑾瑜要及笄了,她辦及笄禮的時候母親不在身邊怎么行?”
姚氏道:“那在山莊辦也一樣。”
顧侯爺道:“我不能一直待在山莊啊,娘在,爹也得在啊。”
姚氏想了想:“要不你先回京城,等及笄那日再過來?”
顧侯爺:“……”
想把老婆孩子拐回京城咋就這么難呢?
顧侯爺十八般武藝用上,姚氏就是不松口。
顧侯爺:“你到底怎么才肯回京城?”
姚氏認真道:“嬌嬌回,我就回。”
顧侯爺:那丫頭怎么可能會回啊!
顧瑾瑜過來給姚氏送參湯,不經意地在門外聽見了二人的談話。
小丫鬟也在。
小丫鬟貼身伺候顧瑾瑜,已知曉她與顧嬌的身世了。
小丫鬟為自家主子抱不平道:“為什么大小姐回京城,夫人才回京城?難道二小姐不是夫人的孩子嗎?這些年在夫人跟前盡孝的可是二小姐,夫人太偏心了!”
顧瑾瑜端著托盤里的參湯,沒有說話。
小丫鬟委屈道:“大熱天的,二小姐還親自去廚房給夫人熬參湯,手都燙傷了,那位大小姐做了什么?一來就害得夫人如此偏心……”
“別說了,她是我姐姐,她吃了很多苦,娘疼她也是應該的。”顧瑾瑜說罷,神色暗淡地離開了。
一連幾日,府上都沒人再提回京的事,山莊似乎恢復了平靜而祥和的日子。
一直到月底一對車馬蒞臨山莊,才打破了山莊多日的寧靜。
顧侯爺穿上官服,整理好儀容,親自到山莊的大門口恭迎對方的到來。
數十名護衛一字排開,為首的一輛四匹馬所拉的馬車上緩緩走下來一名身著白衣的少年。
少年白衣如雪,清貴卓絕。
顧侯爺啪的甩了下官服的寬袖,上前一步,拱手作揖:“臣,拜見安郡王!”
被喚作安郡王的少年微微抬了抬手,清冷而不失客氣地說:“定安侯不必多禮,我與家妹游歷四方,此番是趕回京城鄉試的。路過此處,突然上門叨擾,還望定安侯勿怪。”
顧侯爺笑道:“安郡王言重了,安郡王與令妹能蒞臨寒舍是臣的榮幸!天熱,安郡王與莊小姐不如移步山莊,屋內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