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秦王妃和秦王世子元衡進了仁和宮正殿。
“兒媳江氏,給母后請安。”秦王妃斂衽行禮。
秦王妃江氏,今年已有三十余歲。不過,她保養得極好,容貌依舊美麗端莊,看著只有三旬光景。
秦王世子元衡也拱手行禮:“孫兒元衡,見過皇祖母。恭祝皇祖母身體安康!”
十七歲的元衡,身量修長,面容俊朗,滿身的儒雅斯文。令人望之生出好感。
裴太后含笑道:“平身免禮,坐下說話吧!”又特意將元衡叫到面前,溫和地詢問元衡的課業。
元衡一直在上書房里讀書,他恭謹謙遜,讀書十分刻苦。太傅們都對他贊不絕口。
按著宮中慣例,皇子皇孫們在上書房讀書,讀至十五六歲也就不讀了,然后定親成親,進朝聽政,學著當差做事。
不過,元衡在宮中的地位有些微妙和尷尬。宣平帝不提,元衡也就一直在上書房里讀書了。
裴太后張口詢問,元衡恭聲一一作答。
裴太后聽得滿意,連連點頭,對秦王妃笑道:“衡哥兒讀書勤奮用功,太傅們說了,衡哥兒若是下場科考,考個舉人不成問題。”
秦王妃抿唇一笑,柔聲道:“母后這般盛贊,兒媳心中也十分歡喜。衡兒生在皇家,科考是不必的。不過,兒媳想著,多讀書總是好事。”
裴太后一臉贊成:“說的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話是再錯不了的。”
顧淑太妃和瑜太妃也笑著附和了幾句。
秦王妃微笑聆聽,心里暗暗唏噓。
帝后成親十余載,膝下只有一個公主,至今沒有子嗣。元衡是嫡出的皇孫,也是宣平帝嫡親的侄兒。
如果她有野心,定會盼著宣平帝一直無子。天子以后要過繼侄兒,元衡是最佳人選……
可她從沒有這等野心。
她不愿兒子被卷進宮中爭斗。她只盼著自己的兒子平安長大,日后去藩地做一地藩王,過些平靜安逸的生活。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秦王妃打起精神,陪著裴太后閑話,有意無意地提起了元衡的親事。
普通百姓家的少年郎,十五六歲便娶妻成親。元衡已經十七歲了,遲遲沒定下親事。秦王妃這個做親娘的,心中著急不必說,又隱隱有著一層憂慮。
可惜,她不能也不敢繞過裴太后宣平帝為兒子定下親事。
裴太后一聽話音,便知秦王妃來意。
裴太后沒有繞彎子,直接對秦王妃說道:“江氏,衡哥兒已經十七歲。你是不是急著想為衡哥兒娶媳婦?”
秦王妃心里一個咯噔,忙柔聲應道:“兒媳也只是隨口說笑罷了,并不著急。”
裴太后溫聲道:“你的心思,哀家都明白。按著朝中規矩,藩王世子成親有子了,便可就藩。哀家只有熙姐兒一個孫女,還有衡哥兒這個皇孫。衡哥兒的親事,便是你不說,哀家心里也一直惦記著。”
其實,被圈禁的皇孫皇孫女,從禮法上來說,都是裴太后的孫子孫女。不過,裴太后“親生”的兒子只有兩個,嫡出的孫子孫女各一個。
她張口這么說,誰也不會挑不是。
裴太后不疾不徐地說了下去:“哀家相中的孫媳年齡還小,衡哥兒怕是要再等上幾年。你若是愿意等,就等過幾年再說。如果衡哥兒急著娶媳婦過門,就另擇一位名門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