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F為流域面積。
在所有計算徑流的常用量中,徑流模數最能說明與自然地理條件相聯系的徑流的特征。通常用徑流模數來比較不同流域的單位面積產水量。
徑流深度
在研究河流徑流時,需要把徑流量與降水量進行比較。降水量是用毫米為單位的,徑流量也須用毫米為單位。流域面積除該流域一年的徑流總量,即得到徑流深度:
選取極差標準化方式進行綱化處理后為下式(單位毫米):
徑流模數(M)與徑流深度(y)有以下關系:
徑流變率(模比系數)
任何時段的徑流值M1、Q1或y1等,與同時段多年平均值M0、Q0或y0之比,稱之為徑流變率或模比系數:
徑流系數
一定時期的徑流深度y與同期降水量x之比,稱為徑流系數:
徑流系數常用百分數表示。降水量大部分形成徑流則?值大,降水量大部分消耗于蒸發和下滲,則值小。
徑流變化
年內變化
隨著氣候的周期性變化,一年中河流補給狀況、水位、流量等也相應發生變化。根據一年內河流水情的變化,可以分為若千個水情特征時期,如汛期、平水期、枯水期或冰凍期。
河流處于高水位的時期稱為汛期。中國絕大多數河流的高水位是夏季集中降水造成的,故又叫夏汛。夏汛期徑流量大,洪峰起伏變化急劇,是全年最重要的水情階段。各河流的夏汛期長短不一,南方河流因雨季早而且持續時間長,夏汛期也長。春季積雪融化形成的河流高水位叫做春汛。華北、東北的河流都有春汛,但水量比夏汛小,歷時也不長。
枯水期是河流處于低水位的時期。中國河流枯水期一般出現在冬季。這段時間河水主要依靠地下水補給,流量和水位變化很小;如果此時河流封凍,又可稱冰凍期。
平水期是河流處于中常水位的時期。洪水過后,退水較緩慢,所以從汛期到枯水期之間有一-段過渡時期,水位處于中常狀況。中國河流的平水期多在秋季,時間不長。
年際變化
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往往由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引起。通常以徑流的離差系數來表示年徑流的變化程度。中國中等河流的離差系數,長江以南一般在0.30以下,長江下游、黃河中游各河流和東北山區河流為0.40,淮河為0.60,海河為0.70。這種大致從南向北增長的趨勢,與中國降水量變率的分布趨勢基本一致。
特征徑流
洪水
河流水位達到某一高度,致使沿岸城市、村莊、建筑物、農田受到威脅時,稱為洪水。連續的強烈降水是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積雪融化也可以造成洪水。流域內的降水分布、強度、降水中心移動路線及支流排列方式,對洪水性質有直接影響。
洪水按來源可分為上游演進洪水和當地洪水兩類。上游徑流量顯著增加,洪水自上而下沿河推進,就形成上游演進洪水。當地洪水則是由所處河段的地面徑流直接形成的。由于洪水形成條件不同,洪水過程線也有單峰、雙峰、肥瘦等差別。
實際觀測發現,同一河流的上游洪峰比較尖銳,變幅大,而下游則漸趨平緩,變幅也逐漸減小。洪水傳播速度與河道形狀有關,河道整齊的傳播快,不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