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毫米的主炮,62倍徑,光炮管長度就八米上下,加上炮塔……靈船船頭的六米長是絕對不夠的。先把上層船艙往后移三米,這樣船頭甲板的前后跨度就有九米,把炮塔裝在接待室前邊就差不多了。”
鄭洋一邊從補給艦飛向驅逐艦,一邊調整靈船的格局,把尾部的遮陽區和游泳池縮短了三米。
現在的問題是兩門近防炮裝去哪里。
“有了,就裝在駕駛艙的上方,左右各一門。上層船艙后移三米后,駕駛艙左右跨度有十八米寬,可以在左右兩個后角各留出兩米大的炮艙。”
2.5米的層高,不但足夠彈艙所需,還有一米多高作為基座,平時可以沉下來隱藏大半炮塔,戰時再升上去。
“四架重機槍,在船尾的兩層甲板上各裝兩架……”
驅逐艦里,艦炮的拆卸也接近尾聲。鄭洋進來時,看到一些超凡者在幫忙,效率大幅提高。他們不但拆了主炮,連鄭洋沒打算要的導彈發射系統也拆了。
當最后一個固定點被拆開后,鄭洋對那些官兵說道:“可以了,收拾你們的東西去帆船上,先在首層休息,東西隨便吃……炮長留一下,給我說說這座主炮的技術要點……”
炮長巴啦巴啦一通解說,鄭洋又問了火箭彈的發射技術。
“火箭沒有物理點火的,沒有火控系統輸入信號的話,不能發射!”
“……”
艦炮除了引信裝訂有點麻煩之外,其它都不難通過法陣遙控,不過鄭洋只需要全部安裝近炸和觸發引信就夠用了;至于火箭彈……
“把火控系統的主機也給我拆了,順便給我說一下它的線路結構!”
數據線什么的就不用了,水晶球和蓄電池之間輸送電能就是通過陣紋來完成的,鄭洋已經摸索出用陣紋代替線路的方法,現在的靈船上根本就沒有了各種電線和信號數據線。
……
等所有人一走,鄭洋也在靈船的船頭設計好了艦炮的安裝方案。
艦炮的炮塔以下部分非常高,彈艙加上揚彈裝置,差不多要貫穿下方的兩層甲板。
不過靈船的船頭甲板到底層暗艙,有十一米高度,鄭洋把基座直接建在底層暗艙,甚至能把炮塔都完整下沉到客艙和貨艙之間,這樣平時就能徹底隱藏起來,戰時再升上去。
至于原來設計的兩個客艙門,已經沒必要了,船體有了延展性,哪里不能作艙門!
順便把兩架重機槍也設計成這種完全隱藏的方式后,鄭洋刷出傳送法印的光芒,把艦炮直接傳送到基座上安裝好。隱藏兩架重機槍的“長凳”也沉了下去。
頓時,前后跨度九米的船頭甲板寬敞了許多。
接下來,鄭洋把彈藥庫里的炮彈和重機槍子彈全部傳送走。除了兩個基數的主炮彈外,這邊的近防炮彈還有二十個基數,重機槍子彈也有二十五箱。
這么多彈藥,都可以主導一場中型戰爭的局勢了。
片刻后,近防炮、九十枚火箭彈和發射箱、兩架重機槍以及這邊的生活物資也跟著被傳送到了靈船上。
近防炮和先前的那門一起安裝到駕駛艙的左右兩個后角,船尾兩層甲板的休閑區兩側,也各多了一條“長凳”,里邊隱藏著重機槍。
至于火箭發射系統,涉及比較多的陣紋構造,只能先收藏在底艙,等有空再慢慢構建。
驅逐艦上其實還有幾枚輕型反潛魚雷和深水炸彈,鄭洋都沒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