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薩的人族在奧丁神教的經營下,意識形態上有著形成信仰的基礎。鄭洋想不到他收容一批村民也能無意中發展成信徒,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也只有這種自發的信仰才最純凈,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別人求之不得,我應該認真經營一下!”鄭洋閃身出現在一座高塔頂端,看向八卦臺北方那些狂熱的森林破壞者。
既然這些居民能為自己提供信仰之力,就等于自己將來的屬民,得好好保護起來。
讓他們長久安居四方城是最好的選擇,鄭洋思考片刻,就傳念布萊爾宣布一項新的土地分配政策,并且安排城務官統籌。
他在城內規劃出一部分種植區,從外界轉移一米厚的土壤填充在那些區域的夾層區間,讓居民可以在城里種植。隨后他又劃出養殖區,保證居民能建立完整的肉食供應鏈。
“還有商品流通區,方便他們和外來者交易……”
當天傍晚,府前廣場就熱鬧起來。人們聚集在廣場上進行各種登記,分配資產和工作,四方城的官員體系也開始正式組建和運轉。
城主府大門這一排建筑就是官員們的辦公室場所,靈船的主控大廳也在這里。
“只有三千多居民還是少了些,要繼續擴建街道吸納新的人口,讓布萊爾夫人注意引導新人口的信仰,這個叫做以老帶新……”鄭洋摸著下巴謀劃。
外海的翼魔族目前發展不錯,在他特意要求聯議會關照后,翼魔族和人族的相處更加融洽,已經走出了他們的海島。他們提供的信仰力,也一直源源不斷,強化鄭洋的悟性,要不然他也不可能短短時間就成長到如此高度。
當鄭洋決定發展信徒后,四方城的居民就不再是之前那種放羊狀態了,城市的運轉開始有組織起來,一項項工作被梳理,有條不紊地規范化。
兩天后,城里新擴展的區域就被規劃完畢,新的街道也開始建設。副城門除了兩側城墻里的步梯,每個城門進去都變成了斜坡形的通道連接上層主街,方便交通工具進出。
居民們的歸屬感更強了,他們興高采烈地工作,基建的基建、制造工具的搞制造、種植的準備種子、養殖的準備牲畜苗,城里到處呈現欣欣向榮的氣氛……
第三天,德里的戰隊打獵時路過沃城,進去轉了一圈。
沃城的人口回遷遲遲沒有開始,城里仍是一副破敗景象。那些從周邊村子匯聚而來人口數量已經近萬,他們對部分相對完好的建筑進行簡單修整后形成了第一批居民。
但是管理體系的缺位,導致他們缺少組織和引導,只能自發地把城市當成村子來發展。經歷魔潮的踐踏,依靠他們原本積存下來的不多的物資,在這樣的環境下難以過度上正軌,這時已經開始出現青黃不接的危機。
這些人中,有的曾經在魔族退卻之前看見過德里的戰隊,卻沒有聽從他們的勸告遷往四方城。這時再見面,他們從戰隊的狀態中看出四方城似乎發展得不錯,便主動打聽。
隨后,陸續有人口開始組隊遷向東北九十公里外的四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