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平行世界,歐洲的一個小島。
暴雨肆虐了一整夜。
雨過天晴時,已經是次日正午。小漁村升起一縷縷炊煙,島上總算重新煥發了生機。
海邊的沙灘上,十幾個少年的身影拎著竹簍,快速翻找著海潮退后留下的遺贈。沙灘上有螺、貝、大海蝦,偶爾還能撿到尚能蹦一下的魚兒。
在昨晚的風暴中,這些少年就已經對今天的行動充滿期待,所以天晴后第一時間沖出漁村。這會兒,竹簍都已經裝滿大半了。
陸續又有一些老人從村里出來,加入趕海的行列。
在沙灘一角,有個海石嶙峋的天然小港灣,便是小漁村的碼頭,這時停泊著十來艘小漁船,青壯的漁民正在奮力拉扯著昨晚布下的魚網。
海灘上,有幾只破爛的漁船殘骸擱在亂石之間。
鄭洋沒有和其他小伙伴一樣去沙灘上翻找海產,卻在這些漁船殘骸邊上敲敲打打,尋找著什么。
兩個月以前,前世五無青年鄭洋的記憶在這個世界覺醒。
這世剛滿十五歲,父母一年前出海后,一直沒有回來。
兩個月過去了,這會兒在海灘上,鄭洋已經找遍了幾艘爛船,居然硬是讓他挖出來了五塊沒有腐爛的大小不一的船板……以及一些銹蝕的釘子。
報廢的漁船,能重新利用的早已經被拆得干干凈凈,他這樣的收獲可以說很不錯了!
十幾分鐘后,鄭洋扛著木板,口袋里裝著釘子回到自家院子。院子里擺放著一小堆此前收集的舊船板和木頭鐵釘等材料,加上這次挖回來的五塊,全部板材才九塊。
好在其中有三塊面積挺大的。
“差不多了!”
鄭洋早有腹稿,放下剛收集來的材料,正式開始“拼”船。
一番敲打鋸鑿,黃昏時,院子里的材料所剩無幾,取而代之出現一只簡陋至極的小舢船。
事實上,它就是用幾塊舊船板和木頭簡單拼湊而成的、勉強像只船的東西罷了。
這只被鄭洋稱為“船”的玩意,尖頭平尾,長不過兩米,最寬處才七八十厘米。
這就是鄭洋的“船”。他沉默地看了一會,自己也知道這樣的玩意放進水里絕對堅持不了十分鐘就得沉沒。
“第一步完成了。不是說越簡單成功率越高么,這樣的船夠簡單了吧!”
鄭洋看看天色,來不及解決晚飯,又拿來一把刻刀在自己的“船”里仔細刻畫起來。
直到十點多,鄭洋餓得頭昏眼花,總算手頭工作弄完,這才進入廚房胡亂弄了一頓吃的填飽肚子。
小漁村里一片安靜,只有海邊傳來陣陣嘩啦嘩啦的聲音。
柔和的月光灑在院子里,如同披了一層如霧般的輕紗。鄭洋緊鎖大門,爬上墻頭四處觀望,確認周圍沒有人,這才返回自己的房間,從床底下拖出來一只木箱子。
很快的,他把箱子搬到院子里的“船”旁邊,打開箱子拿出一堆瓶瓶罐罐和奇特的工具,按照特定的順序在身邊一一擺開。
在手電筒的光照下,這些容器里有各種不知名的液體、粉末,還有一些生物器官內臟之類的東西,看著非常嚇人。
鄭洋擺好這些容器后,深吸入一口氣,從懷里摸出來一張皮革樣的東西,展開后上邊赫然畫著一個復雜無比的圖案。
這個圖案和鄭洋連夜刻畫在“船”里的圖案一模一樣,鄭洋早已經在沙灘上練習過無數次,熟得不能再熟。但鄭洋這時仍仔細地核對了一遍,確認沒有差錯,這才把皮革放在一邊。
“老爹不知從哪里得到這張儀軌圖,希望如游記上記載的那樣,真的能把我的破船轉化成靈船!”
鄭洋打開第一個瓶子,用毛筆飽吸其中的汁液,順著刻畫好的圖案把汁液涂在特定的位置。
一個接一個瓶子打開,材料越用越少,船上的圖案越來越豐滿,隱約有種古老蒼茫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