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諾一直有個辦生存培訓班的想法,特別是自己有了孩子以后,覺得沒有什么比孩子生命更重要的事,知道在天災人禍面前人類有多渺小,希望讓孩子們在種種意外發生時能有自救的能力。現在有了新什么島這個合適不過的場地,魏來也全力支持,讓她的這個想法越來越堅定。
可育人是何其重要的大事,不能有一點閃失,自己和魏來雖然有實踐經驗,但畢竟不專業,需要各行業專家的支持。
前期因為救助受傷野生動物,還有參與保護海洋和野生林地的環保項目,程諾和心相印哥重新建聯系上,并把生存培訓的事情給他一說,心相印哥表示自己這十幾年全國各地做公益環保,認識不少熱心公益的各行業專家,可以和他們聯系聯系,看他們有沒有興趣參與這個項目。
在心相印哥的號召下,很快組建出一只來自各行業的專家志愿隊伍,有急診醫生、有心理專家、有優秀教師,有野外救援專家,有農業專家,養殖專家,林業專家,漁業專家,甚至還有消防官兵、天文學專家和退役的特種部隊戰士。
那么多的諸葛亮湊在一起,大家都有相同的目標,讓孩子們學會更多的生存知識和技能,有正確的生存觀念、環保意識、有愛護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心,能健康平安快樂的生活。
大家參考國外童子軍的教程,以及各種生存類的書籍、節目,結合國內教育及社會發展的需求,初步擬定生存培訓的教學內容。
內容大概定下,新什么島上的準備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哪里去找首批受教的孩子?為應試,很長一段時間來家長們都注重孩子語數外地理化等學科類的培訓,在國家三令五申禁止過多的此類培訓下,家長對孩子們的培訓才逐漸延伸到德智體美勞、琴棋書畫,但是生存類的培訓除了學校的消防、地震演習,確實少之又少,有一小部分家長會意識到這個問題給孩子選擇一些生存技能類體育項目,但是確實沒有家長想過讓孩子參加系統的生存類培訓,而且國內的孩子們大多生下來都沒有離開過家,自理能力極差,孩子膽小,家長也不放心把孩子一個人放真正的野外。
最后,第一批吃螃蟹的孩子,還是志愿隊伍自家或是親戚家里找來的。利用暑假,到新的什么島來體驗生活、學習生存技能。
專家們輪番上場,教孩子們在野外怎么求救、怎么辨別方向、怎么避險、怎么急救包扎、怎么生火、怎么尋找水源凈化水、怎么選營地搭帳篷、怎么防蟲防蛇、怎么識別五谷野菜、怎么制作工具、怎么獲取食物……
除了野外的,還有城市里室內室外的各種危險該怎么防控,比如日常防火防電嘗試、高樓及密封空間的緊急逃生,地震、火災、車禍、水淹、異物堵塞突發危險的緊急避險及搶救……
教程甚至還延伸到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畢竟農業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專家給孩子們講了很多種植和養殖的知識,介紹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情況,也讓孩子們親自耕地播種、澆水施肥、收獲采摘;還安排孩子們孵化小雞,喂食雞群、撿雞蛋……,希望孩子能長大學到知識能科技興農,實現禾下乘涼夢、小雞斗恐龍。
心相印哥不忘給孩子們植入環保觀念,帶孩子們植樹種林、清理海里沖過來的垃圾,宣傳減少塑料制品和一次性碗筷的使用,讓他們從小養成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習慣;也會讓孩子們放生帶籽的魚蝦,還有孵蛋、哺乳的動物媽媽……告訴他們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掌握生存知識和技能,他們對教學進行全程直播,慢慢的關注的人越來越多,開始有人在咨詢寒假或是下一個暑假能不能讓自己的孩子也來參加生存培訓。
程諾魏來家的熊孩子也跟著哥哥姐姐蹭課,一天到晚屁顛屁顛的跟在后面,玩得不亦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