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與往常一樣,羅元良在府中處理軍務。
說是軍務,其實就是算賬罷了。
昌山千戶所破敗至極,偌大一個千戶,可戰之兵不過百余人,那里還有什么軍務可言?羅元良這位千戶所千戶也基本成了大地主,每日操心的不過土地收成如何,府中開支幾何。
盯著賬本算了一陣,羅元良眉頭緊皺,面色有些愁苦。
按照開國之初定下的規矩,各地衛所軍都有大片的軍田,衛所士卒除了正常的操練外,還需要屯田養活自己,只有戰時朝廷才會撥付一筆開拔費,或者有了斬首賜下額外的賞銀,其余時候朝廷并不需為衛所支付過多的錢糧。
開國之初,衛所制度執行的不錯,全國百萬衛所大軍駐守各地,拱衛朝廷,震懾宵小,甚至還有余力向朝廷上繳“子粒糧”,巔峰時期全國衛所系統一年向朝廷上繳子粒糧高達兩千萬石,極大地豐富了朝廷賦稅。
可好景不長,隨著時間流逝,衛所制度被破壞殆盡,各地軍田被衛所軍官和士紳聯合侵占,衛所軍戶幾盡成了農奴,這種情況下別說向朝廷繳納子粒糧,甚至還得朝廷反過來撥付糧餉來補助衛所。
而武亂時期,朝廷權威一度徹底淪喪,衛所制被進一步破壞。后來朝廷雖然在厲百川的鼎立支持下重振權威,可衛所制已經徹底爛透,朝廷整飭了幾次,卻不見成效,最后干脆放棄,轉而組建了以禁軍和邊軍為核心的新國防體系。
至于原來的國朝柱石衛所僅剩一些維持社會穩定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當然不可能在衛所軍上投入太大的資金,現在全國五十多個衛,名義上二百多萬衛所軍全靠自力更生。
而邵陽衛正是其中之一,昌山千戶所又是邵陽衛中情況比較糟糕的一支。
邵陽衛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僅存不多的軍田,至于支出則包含軍戶的口糧、官吏的薪俸、武器裝備的修繕保養等等,收支嚴重失衡。
去年的時候,邵陽衛一年的收成還有一萬多石糧食,扣除留給軍戶活命的口糧,還剩兩千石左右,勉強還能裹住開支。
可今年天公不作美,邵陽府連續干旱,收成銳減一半還多,連吃飯都成了大問題,羅元良作為千戶所千戶,怎么會不愁呢?
當然,昌山千戶所缺錢,羅元良本人并不缺錢。
他名下單良田就有數千畝,還都是上好的水澆田。但作為封建時代典型官僚,將衛所的東西往家劃拉可以,但想要讓他自己拿錢補貼衛所那就純屬做夢了!
可是,衛所上千戶人家可是要吃飯的!
沒飯吃軍戶就要鬧事、就要造反,這個道理羅元良還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正在思索如何在不損傷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解決衛所的財政危機。
可惜了,又想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這種美事實在太少,至少羅元良沒運氣遇到,想了半天也沒想到什么好點子。
“大人,新任百戶牧云澤求見!”
就在羅元良撓頭的時候,仆役突然通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