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野笑道:“等小浣熊出生了帶你們看看。”
一邊聊著,就來到了小小牧場這邊!
其實小小牧場這片區域可以改叫小小農場了。
農田就在離路邊不遠的地方,隔了一道溝渠,這樣作物生長時的變化,游客路過的時候就可以看到。
“嗡嗡嗡……”
離得遠遠的,就能聽到一陣拖拉機般的轟鳴聲,越離近了聲音越大。
已經能看到一片泥土混著水的農田,幾十米外有人正推著一個什么機器,在地里慢悠悠地走著。
“咦,這是在干啥呢?”
“不知道!反正是在種田!”
方野笑著問道:“大家每天都吃著香噴噴的米飯,不過稻谷是怎么種出來,我想很少人知道吧?有沒有人知道這是在干啥?”
“解甲歸田大佬呢?出來解答一下!”
“呼喚歸田大佬!”
“可能這會下地去了吧?”
“我是農業大學的!應該是在犁田或者耙地!”
“這是在犁田啊,好懷念的場景!”
方野看著彈幕,大部分都是不知道或者籠統的說是種田,只有幾個人準確的說了出來。
解答道:“這會是在犁地!
稻谷種出來,要經歷浸谷種、犁地、耙田、播種、育秧苗、插秧、收割、曬谷這一系列的過程。
今天的節氣是驚蟄,這時春雷始鳴,溫度回升,昆蟲萌動,萬物蘇生。
一般驚蟄過后,就要開始進行春耕了。
這片地要種水稻,所以先給田里儲上水,然后把土地翻上一遍。
以前犁地主要是靠人力和畜力,也就是水牛,現在主要是用機器犁田了。
犁田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把之前種植的作物根須和雜草翻到表土層下面,使之浸泡腐爛,自然發酵變成綠色有機肥,二是讓土壤的透氣性和透水性變得更好。
等犁完田三五天,就可以耙田了,把犁田時候沒翻起的土翻起來,土地平整一下,順便施個肥。”
“哇!園長666啊。”
“終于知道自己吃的米是咋種出來的了!”
“學到了!這次是真學到了!”
“我也想報名參加一下你們的種田活動,感覺會很有收獲。”
“以前村里只有兩頭牛,農忙的時節用不過來,還得靠人力,四個人像牛一樣拖著耙走,那感覺是真的累!
在泥水里,走一陣就沒力氣了,泥巴像是長了手一樣,拖著人的腳,累得要死。”
“這種農活我也干過啊!人也累牛也累,想想都是酸楚的淚水!”
“哈哈,我對耙田的記憶倒是比較快樂的!水牛拉著犁,我在前面牽著繩,吆喝著老水牛,哥哥踩在耙上扶著水牛的屁股,像是沖浪一樣。
耙完田,汗水泥水浸透全身,滿腳都是黃泥巴。”
“父親是耙田老手,不過我剛學會耙田就外出打工了。上次回去,老房子已成滄桑,田里都長滿雜草。”
犁地的場景,勾起了一些網友或辛苦或美好的回憶,分享著往事。
大部分在城里長大,沒有經歷見識過種田的網友,看著他們描述,也不禁想象起來踩著泥巴,騎著水牛的場景,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