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往救助中心走,方野一邊道:“春夏是鳥類繁殖的季節,很多幼鳥這時候出巢出飛,或者是因為好奇外面的世界,結果一不小心掉下巢,或者是因為天氣原因,一陣大風給吹下去,各種原因出巢掉到地上的。
被好心的市民看到后,給我們救助中心打電話。
也不是所有的落巢雛鳥都需要帶回來救助!
有些已經羽翼豐滿了,只是在熟悉自己的翅膀,練習飛行技巧,家長其實在旁邊一直陪著呢,這種放著不管就行了。
有些從巢里掉出來,能找到它們巢穴的,我們就會給雛鳥送回去。
受傷的雛鳥,或者是救助人看不到附近有親鳥巢穴的,這種情況我們才會接收。”
來到室外的一間籠舍,里面布置著棲架和繩索。
一只只毛茸茸的小貓頭鷹,在棲架或者繩索上歇腳休憩著!
一眼看過去,就有十幾只的樣子。
見到有人過來,頓時睜著圓溜溜的眼睛盯著他們。
蓬蓬松松的羽毛,看著像是一個個小獼猴桃一樣,非常可愛。
“好可愛啊!”
“哇,園長你們救助了這么多貓頭鷹啊!”
“寶寶們在繩索上站成一排好萌!”
方野道:“前段時間還好,最近一段時間特別忙,每天都有小貓頭鷹被送過來,一天平均差不多會接收兩三只吧,現在已經有四十多只了!
送過來的這些貓頭鷹幼鳥主要是領角鸮和鵂鹠。
接收的貓頭鷹幼鳥,都會經過獸醫的體檢和隔離觀察。
比較小的貓頭鷹幼崽,我們就養在育幼室里,給它們打造了類似樹洞一樣的巢穴,相當于是貓頭鷹幼兒園。
這些羽毛已經比較豐滿,到了出巢學飛年齡的幼鳥,給它們都集中起來,放到這間相對開闊的籠舍里,相當于是貓頭鷹小學。
在貓頭鷹小學里面,這些小貓頭鷹和同類相處在一起,互相溝通學習,可以適應自己貓頭鷹的身份,表現出貓頭鷹該有的行為。
怎么做一只貓頭鷹,這個是我們無法教導的!只能讓它們自己互相學習。
不然單獨飼養,一直和我們工作人員接觸,可能漸漸的會以為人類是自己的同伴,形成依賴,甚至長大以后把人類當成求偶對象,那就出問題了,會導致無法放歸野外。”
領角鸮和鵂鹠這種小型貓頭鷹,在臨海的數量還是很多的,在城市里也能生存。
它們棲息在夜幕中的大樹上,和人類互不干擾。
這個籠舍里養的都是領角鸮。
方野介紹著籠舍的環境:“我們籠舍里面,除了木頭的棲架,還有這種繩索棲架,晃晃悠悠的繩索,和搖搖擺擺的樹枝很像,起飛降落的時候,可以很好地鍛煉小貓頭鷹的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
而且不光是自己鍛煉,一只小貓頭鷹活動,整根麻繩上的同伴都能得到鍛煉。
還有這些熊貓吃剩的竹葉,也沒有浪費,插在棲架或者籠網上,這樣可以讓它們在飛行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轉彎,鍛煉效果更好。”
網友們贊嘆道:“66666!”
“園長你們動物園真的優秀!”
走到一根棲架前!
這邊有三只小領角鸮幼鳥。
見到方野過來,目光頓時警惕起來。
一只年齡最長,體型最大的,義無反顧地擋在前面。
俯下身體,擺出示威的架勢,身體漸漸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