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搓澡呢是吧?”
方野剜掉死皮,拍拍平平的腳,往后退了兩步,笑道:“換一只腳!”
其實腳底還沒修呢,不過一個腳抬起來的時間太長,怕它累著。
小孔走到修腳窗口的另一邊,用目標棒指一下它的右腳,往杠子上一點。
平平頓時順從地收起左腳,把右腳放了上去!
“哇,厲害厲害!”
“這行為訓練做得真好!”
游客們贊嘆不已。
方野夸獎道:“不錯平平,做得真棒!”
低頭彎腰銼起來,一邊講道:“傳統的行為訓練,是用鋒利的象鉤,能夠輕易對大象造成傷害,迫使大象順從做出動作。
不過基于恐懼形成的訓練成果也是很危險的,說不定什么時候大象就暴走了,對動物福利也不好。現在都是提倡能不用盡量不用。
我們用的這種方法,就是正強化訓練,取得大象的信任,讓大象樂意配合我們。行為訓練的目的不光是為了給它們修腳,還可以進行身體采樣,皮膚護理,給它們處理傷口等等,總之是為了讓大象更加健康。
當然,也不是說象鉤或者負強化訓練就一定不能用。
現在動物園基本用的塑料或是木頭做成的改良象鉤,沒有利刃,不會對大象造成傷害,但是仍然是一種嫌惡刺激。
我之前聽認識的一個大象飼養員說,他們那邊有只孤兒象,想讓另一只母象給它喂奶,正行為訓練訓練不了,母象就是不樂意,還打小象。
于是就用象鉤威脅,逼迫她喂奶,不好好喂奶就扎,喂了幾次母象也就接受了小象。”
游客們思索起來,這確實是個難題!
“感覺和教育孩子有點像!有時候好言相勸,怎么好好講,就是不聽,非要打一頓才老實。”
有人深有感觸道:“別說了,我一給孩子撫養作業,血壓就蹭蹭往上冒!恨不得鯊了自己。”
“誒,不打孩子不聽話,打完又后悔!”
又好奇地問起來問題:“園長,給大象修腳,會有危險嗎?”
“多長時間給大象修一次腳啊?”
方野笑道:“危險當然有啦,這欄桿之間的斜杠,就是防止大象鼻子伸出來的,而且修腳是兩個人一起進行,一個飼養員修腳,另一個飼養員觀察,給食物安撫大象的情緒。
一般每周給大象刷上兩三次腳,像這種大修可能隔上一個月修一次,把多余的趾甲打磨掉,確保大象在行走的時候是腳掌著地。
對了小慶,你把那塊增生拿來給大家看一下!”
在小慶去取增生的時候,方野讓平平換了只腳,用刷子給平平刷起來腳底板:“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它的腳底!”
游客們為了看得更清楚,紛紛蹲了下來,一邊看一邊拍照。
有人甚至不嫌臟,直接趴到了地上,從下往上看,求知欲很旺盛。
平平在里面吃著蘋果,瞅著游客的舉動迷惑不解。
這些人都是干啥的?我的腳丫子就這么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