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的救助中心,有時候救助的一些傷殘嚴重,無法放歸的動物也可以放到鄉土展區來。
不過救助中心目前還沒遇到不能放歸的情況!
要么就是傷勢太重直接死翹翹了,剩下的都在積極幫它們治療恢復。
方野最近兩天看到個消息,某動物園救助了只雪豹,明明身體健康沒啥問題,過了一陣直接準備放園區里展出了。
還大言不慚地說“我園模擬雪豹野外生存環境,特意給雪豹安裝了空調,模擬雪豹棲息地多巖石雪山的特點,營造生活氛圍,極大提升了雪豹的福利。”
雪豹本來在野外生活的好好的,廣袤的大雪山都是它的領地,搞得好像人家很稀罕那空調一樣?還有展館后面貼的雪山貼紙,就是所謂的“模擬雪山環境”?
好在網友們積極舉報,林業局進行調查,過了兩天動物園只能給雪豹放歸了。
這種行為就很讓人鄙視。
真正的動物園:集娛樂、繁育、救助、科研、保護教育諸多職能于一身,讓游客在身心娛樂放松的同時,能提高環境保護、動物保護意識,為建設更美好的地球努力。
虛假的動物園:喊著保護動物的口號做生意,把珍稀的野生動物拐回來。
扯遠了。
鄉土展區要的就是接地氣,太珍貴的動物反而不合適。
比如弄個老虎什么的,以前老虎分布的范圍這么廣,很早之前確實在臨海也留下過蹤跡,但是消失這么長時間,作為鄉土區的動物展示,可能無法引起游客的共鳴。
因為之前調查野豬時候,在附近各個鄉村布置的紅外相機,經過王彥他們的整理,大概弄清楚了附近都有哪些動物出沒。
剛好可以從這些動物里選。
方野之前也有不少思考,很快就定下來了野豬、赤狐、貉、豪豬、水獺這幾種,后面再慢慢擴展。
以小小農場為起點,把鄉土展區建設起來,后面一片空閑的地盤剛好可以利用上。
鄉土展區應該要有個池塘,試驗田邊上那個小了點,換個更大的池塘,再在邊緣種上大片的蘆葦蕩,不但能營造鄉土的氛圍,還可以吸引來更多的本土鳥類。
除了池塘蘆葦,種植一些以樸樹為代表的鄉土喬木和花生、玉米、番薯之類的農作物,豐富鄉土景觀的同時,這些作物也是野豬、豪豬喜歡的食物!
有這些農作物的存在,可以更好的幫助游客理解這些鄉土動物為什么生活在這里,也正是因為大規模的農田荒地開墾,使動物們的棲息地減少破碎化,讓它們的生活受到影響。
鄉土展區,不光是展示鄉土動物,更重要的是告訴游客它們以前如何,現狀如何,人們和它們是怎么相處的,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變化,這樣才算是體現出來了鄉土的主題,不然和別的動物展區就沒什么區別了。
有了大致的思路,先設計起水獺展館。
本來考慮水獺和長臂猿混養,不過長臂猿展區和環尾狐猴展區挨著,圍繞島嶼的一段護城河是公用的,這樣放下來水獺,指不定從哪就越獄逃跑了。
所以還是給它們放鄉土展區,水獺也是很有魅力的動物,值得重點展示!
水獺展示的環境,必需要有清潔的水環境!
所以展區里以水為主,有池塘有溪流,水底鋪上鵝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