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野正沉浸設計呢,手機突然“叮咚”一聲。
看了一下,是有人微信加自己好友,用了個白眉長臂猿做頭像。
備注名叫范朋,長臂猿研究者。
方野加上好友:“范老師您好!”
“方園長您好!是這樣的,這事說起來可能比較復雜……”
“沒事,您慢慢講。”
對面解釋了半天!
范朋是做長臂猿研究的,他們主要研究的是天行長臂猿。
白眉長臂猿原來認為有兩種,西白眉長臂猿和東白眉長臂猿,而天行長臂猿是中國特有的白眉長臂猿,以前經常跟東白眉長臂猿混在一起。
前幾年ICUN將白眉長臂猿又多劃了一個種,這個就是范朋他們做的工作。
方野肅然起敬:“失敬失敬!咦,您找我的話,我們動物園的就是天行長臂猿?”
范朋道:“是的,天行長臂猿雖然也有著標志性的白色眉毛,但沒有東白眉長臂猿那么厚重。
雄性天行長臂猿的下巴上沒有和眉色配套的白胡子,而雌性天行長臂猿的白眼圈也不像東白眉長臂猿的那么濃密。”
繼續說起來。
長臂猿生活在森林中,森林中的人們為了生計小規模開墾山林,種植糧食或經濟作物,雖然看上去森林沒什么變化,但是對于長臂猿這種依靠高大喬木活動的動物,樹林之間因為種植形成的空隙,對它們來說就像是懸崖一樣的存在。
不能依靠雙臂到達的樹林,對長臂猿來說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孤島。
人們總是能找到辦法開墾山林,從活下去為了到活得更好,而單純的長臂猿還停留在記住哪一棵樹結的果實剛好成熟這種階段。
出于躲避,它們只好一次次地隨人們的擴張進行遷移。
經過他們這幾年的調查研究,發現天行長臂猿的數量已經非常少了,大概只有40個家庭,野外的種群數量不超過150只。
森林被分隔開,棲息地破碎化,天行長臂猿的繁衍就成了一個問題。
發現一個長臂猿家庭附近,有一只雌性長臂猿,似乎是這個家庭的男猿的表妹。
附近沒有單身的雄性長臂猿,范朋他們就幫她尋找更遠地方的潛在配偶。
之前做調查的時候,記得一對老猿夫婦有兩個兒子來著,又過去尋找了一番,發現一只已經組建了家庭,另一只還單著。
兩只單身長臂猿相距甚遠,怎么能讓它們湊一塊呢?
麻醉給它們換地方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天行長臂猿平時呆在樹上,尋覓追蹤都難,而且在樹上風馳電掣,行動非常迅捷,更別說麻醉了。
就算能射中,從幾米高的樹上掉下來,萬一摔死了咋辦。
如果成功麻醉,長臂猿是領地性很強的動物,如果附近的家庭突然發現一只陌生的長臂猿闖入了自己的領地,很有可能沖突打架,被麻醉的長臂猿行動遲緩,被打死了咋辦。
反正麻醉風險是很大的。
所以范朋他們就想了個曲線救國的方案,長臂猿不方便移動,但是它們的歌聲方便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