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為了還原豪豬的野生環境,就像是鄉村的土坡一樣,除了草地和稀疏的砂石,鋪著一些落葉,大塊的巖石,還有一些大樹干,枯枝作為遮蔽。
豪豬的活動能力沒有赤狐那么強,所以也沒用玻璃幕墻,而是石頭圍墻作為隔障。
活動場里,幾只豪豬聚在一塊,有的在地上嗅嗅聞聞,尋找食物,還有幾只躺在草坪上,安安靜靜地躺在地上曬太陽,沐浴著陽光,看上去非常溫順。
豪豬是群居性的動物,只有一只會孤獨的,所以也是群養。
黑色的身軀,背上是黑白相間,箭矢一般的長長尖刺,刺長得比身體都高。
腦袋和頸部上的刺要細一些,看上去像是一個灰白色的毛刷,走起路來晃晃蕩蕩。
“這什么玩意,刺猬嗎?”
“豪豬啊,豪豬都不認識!”
“確實沒見過!”
“我對豪豬的了解來自豪豬取暖的故事,互相之間的刺會扎到,所以要保持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
“長得是和刺猬有點像,不過刺好長啊!”
來參觀的游客里確實有不少管這個叫刺猬的!叫混動物名字是常有的事。
方野介紹道:“這個是馬來豪豬,我國南方一種常見的動物!
雖然滿身是刺,和刺猬也都是夜行動物,不過它們沒啥關系,豪豬是地地道道的嚙齒類動物,和松鼠、老鼠這些動物親緣關系比較近!
至于為啥叫豬,這個名字是源自《山海經》,里面描述‘其狀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就是帶刺的豬的意思!”
“沒毛病,河馬也不是馬!”
豪豬雖然是一種普通的鄉土動物,不過也是很有看頭的。
最為吸睛的,就是它背后長長的硬刺!
看著豪豬行走覓食,身上的刺晃晃悠悠,有網友不禁問道:“對了園長,我忘了在哪看的,豪豬的刺可以像暗器一樣射出去,這個是真的嗎?”
方野笑道:“你可能是受了動畫片的影響!其實不是的,豪豬的刺只是硬化的毛發,生長的毛囊里,而毛囊周圍沒有可以讓刺發射出去的肌肉組織,沒法發射。
它的刺是個被動防御的武器,又堅硬又銳利。因為結構的原因,一旦刺中物體就很容易脫落,上面還帶著倒鉤。
這些刺平時覆在身上,一但豪豬遇敵害怕或是生氣的時候,就會迅速地把刺直豎起來。
這些棘刺是空心的,尾巴上的刺像是一束剪斷的刺扎在一起,抖動的時候會互相碰撞摩擦,發出‘咔啦咔啦’警告聲,相當于是響尾蛇尾巴一樣的作用。大家可以注意觀察一下!
恐嚇不起作用的時候,豪豬就會把背部和臀部朝向敵人,身體倒退主動撞上去,如果有掠食者想攻擊它們,就會被扎,被扎了豪豬的刺進入攻擊者體內,會越陷越深,給傷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傷口還會進一步感染。
所以大部分的食肉動物都深知豪豬的厲害,從來不會輕易冒犯它們。有一些不知深淺,或者實在餓得不行了,去攻擊豪豬,就算能把豪豬殺死,也會被刺個破開肉綻,滿身棘刺,可能就是最后一頓飯了。”
“哇,厲害厲害!”
“這東西相當于穿了荊棘甲的龍龜!打我等于打自己。”
“《因為太怕痛就全點防御力了》/狗頭”
“看過一個豹子捕食豪豬的紀錄片,最后吃上了,但是嘴上、爪子上都扎的刺,血不斷往下淌,慘得不行。好像最后刺扎到心臟里死了,不過爪子上受那么嚴重的傷,沒法快速奔跑也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