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欣哀嚎起來:“為什么我們這里沒有蝙蝠啊!要是蝙蝠多點該多好,晚上睡覺再也不怕蚊子了!”
唐爸沉吟道:“蝙蝠現在確實很少見了!要不是這次疫情,我還不知道小區里有蝙蝠呢。”
唐曉欣參加過種田活動,了解化肥和殺蟲劑對于稻田生態系統的影響,心中有所猜測:“估計是殺蟲劑的原因!青蛙和蜻蜓現在也很難看到。殺蟲劑殺掉蟲子的時候,把蝙蝠給毒死了。”
遺憾地嘆了口氣:“好可惜啊!”
王彥道:“如果沒有蝙蝠,這些蚊蠅肆虐,我們得傳染病的風險反而可能十倍,幾十倍地增加。
還有它們對于農業害蟲的控制,根據統計,在美國中西部一群150只的大棕蝠,每年可以吃掉15w只葉蟬、19w只鰓金龜、33w只蝽、60w只葉甲,如果每只雌性葉甲產卵110個,它們可以阻止3300萬只葉甲幼蟲誕生,挽救大量的南瓜、黃瓜等農作物。”
方野道:“我們中國有很多關于蝙蝠的傳統文化,比如說過年貼的‘福’字,上面一般會畫點蝙蝠對吧,還有各種器物、建筑上的蝙蝠紋飾,以前給老人祝壽的時候,就會送有蝙蝠,鹿裝飾的禮物,加上老人壽星就是‘福祿壽’。
不光是因為蝙蝠的‘蝠’和福氣諧音,它們是真能帶來好運的,有蝙蝠的地方被蚊蟲叮咬得病的幾率會降低,農作物的收成也會提高。
大家想想,如果蝙蝠所在之處,會發生種種不好的事情,古人會用它來做吉祥的紋飾嗎?說不定蝙蝠就改名叫蝙惡、蝙丑了。”
“哇!”
電視前的觀眾們都驚呼起來。
如果說剛剛消解了一些恐懼,現在對于蝙蝠的態度則是大為改觀。
之前對于蝙蝠執意驅趕,甚至把蝙蝠殺掉的,隱隱產生了懊悔的情緒!
這是把福氣趕走了啊!
“對啊,蝙蝠從來都是吉祥的象征,我們和蝙蝠一起生活了這么多年,也沒見出什么事啊。”
“是吃野味的人的鍋,不是蝙蝠的鍋!不要傷害蝙蝠。”
“小時候還有蝙蝠飛到家里休息呢,借住了一晚上就飛走了。”
“讓病毒傳播的,不是蝙蝠,而是我們對野生動物的傷害。”
王彥繼續講道:“除了吃昆蟲,蝙蝠也是其它肉食動物的捕食對象,比如猴子、浣熊、猛禽、蛇,其中鳥和蛇是主要的捕食者,是食物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蝙蝠還是重要的傳粉者,有一些蝙蝠以花蜜和花粉為食。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有很多植物的花高度特化,甚至專門在夜間開放以吸引蝙蝠前來傳粉,比如葫蘆樹和仙人掌!
依靠蝙蝠傳粉的花大小不同,其中一些很大且有寬大的花蕊;另外一些則可能具有向外伸出的花瓣,仿佛是為蝙蝠提供了一個平臺,在蝙蝠接近花蕊時花粉落到它們身上。
還有些吃水果的蝙蝠,它們數量多,飛得遠,果實里的種子無法消化,在蝙蝠飛行的過程中被傳播出去。
對于住在洞穴里的蝙蝠來說,它們的糞便堆積在洞底,為洞穴里生活的昆蟲和真菌提供了食物。
所以說,如果要大規模地屠殺蝙蝠,生態系統會受到很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