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楊越擦去臉角淚水,心底海嘯般的悲傷漸漸平息。
人類的情緒就是這樣子的啊,不管多么悲傷,總有平靜下來的一刻。
平靜下來的楊越開始平靜的思考一些事。
首先,正如尉遲綱所說,因為帝王氣運,自己已成大宣的心腹之患,兩者不存在平安相處的可能。
這是無法消融的根本矛盾。
“我要做皇帝嗎?可我沒信心啊。”
楊越有些惶恐,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古今成大事者,不是你天賦強就可以了,所需要的謀略、胸襟、心理素質、執行力、人格魅力、格局、家世背景、人脈關系......缺一不可。
而這些,他一樣都......等等,楊越忽然想起,自己好像還是有幾處優點的。
首先,我讀過《毛選》,讀過孫子兵法,其中論持久戰、矛盾論和實踐論等精華文章,我樣樣精通,思想上,我就遠超這個時代的人。
按《三國演義》郭嘉十勝十敗論來說,自己思想上的超前,可以謂之‘道勝’。
還有家世背景,我的背景就是系統,試問這偌大天下,還有金手指比我更大的人嗎?沒有,所以此可以謂之‘武勝’。
我聽說大宣如今朝政敗壞,七常侍賣官鬻爵,昭明皇帝昏聵無道。而我出身窮人,深知人民的力量一旦爆發起來定然驚天動地,因此,我的執政理念必定是‘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如此,可以稱之為‘義勝!’。
我如果建立新政權,制度上可以參考前世,絕對比當今要優越先進,此可以謂之‘治勝’。
我在魔宗的五年,雖然苦難受盡,但同時也撐大了我的心胸,令我對痛苦有較高的忍受力,譬如李章王有問等人,我便很大度的原諒了他們。此可以謂之‘度勝’。
我乃炎黃子孫,二十一世紀大學的尖子生,讀過的唐詩宋詞,錦繡文章,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對比當今大宣文壇的凋零,我可以稱得上是‘文勝’。
至于謀略,我謀略頂多是三流,但是基本的識人之明還是有的,嗯,可以算作半個‘謀勝’。
還有道德人品,我來自地球,秉承著人人平等的理念,本性不壞,雖不能稱得上是圣人,但也可以算是一個有底線的普通人,矮個子里拔高個,勉強可以算作‘仁勝’。
三顧茅廬,禮賢下士,劉備做的的事我也做的,舔狗舔到最后應有盡有。似乎也可以算作‘德勝’。
最后,軍政權力,其實我對這個年代的軍隊作戰,政治運轉不怎么懂,但沒關系我可以學,基于此,到最后我會有‘明勝’。
楊越總結了郭嘉的十勝十敗論,一一對照在自己身上,發現自己的優勢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小,劣勢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一瞬間,自信仿佛回來了。
整個人不再惶恐,變得平靜,一股成竹在胸的感覺。
這番變化,身邊的尉遲綱感受最為明顯。
他親眼看到,楊越從惶恐不安,號啕大哭。逐漸恢復平靜,陷入長長的思考。
楊越思考過程里,他沒有打擾,但他金丹修士的五感卻敏銳的觀察到,楊越的氣質悄然發生著變化。
初時,惶恐,脆弱,整個人充斥著喪家之犬的無助。
然后,仿佛有什么東西降臨在他身上,他的精氣神突然充盈了起來,眼睛恢復神采,一股手握日月的自信漫溢而開。
這讓尉遲綱感到十分驚奇。
其實人就是這樣的,自信很容易獲得,只要打心眼里堅信一件事,自信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