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前想后,羌州使者低頭道:“在下會將消息轉達給云軍師。”
隨即拂袖而去。
楊越也不惱,見羌州使者離開,對其他人道:“最近城中糧荒嚴重,等這兩萬石米來,我打算以工代賑,給城中貧民一口吃的。”
“何工?”關猛好奇問道。
楊越道:“修筑城墻、清理城內垃圾,在北門外麥田種植小麥等。”
他這幾天,深入群眾中,各處視察,結果發現,東冶城三萬居民,其中起碼有一萬多人吃不飽飯,甚至發生易子而食、人相食等人間慘劇。
作為一個現代人,楊越實在無法看到這種事。
原本,他打算開倉放糧,但后來仔細一想,這種施舍的方式,容易讓人感到低人一等,打擊人的尊嚴,而容易養出白眼狼。
不如學學范仲淹,以工代賑,只要干活就有飯吃,既有活路,又不失做人的尊嚴。
“修城墻,清理城內垃圾,還好理解,但去北門外種麥,會不會被羌州軍偷襲?另外,東冶以北還有十四個縣城,他們也缺糧,我們要不要也分他們一點?”關猛發問道。
楊越沉默,思索后,道:“羌州軍不會偷襲,至于東冶以北十四個縣城,先查查情況再說。”
他打算收攏東冶城的民心,再培養出一套以自己為首的領導班子,然后以點帶面,輻射廣寧郡北邊十四縣,最后成為廣寧郡白巾軍的實際領袖。
當下分兩步走,第一將七萬白巾兵收入麾下,第二將三萬東冶對自己百姓死心塌地。
提高將士待遇,分發銀子,這是拉攏白巾軍。而以工代賑,這是拉攏百姓。
說白了,這叫團結大多數。
按這個路線走下去,終有一日,楊越會將大宣王朝各階級的力量都團結到自己手上,包括貴族階層、商人階層、武者階層、文人集團、武勛集團……等。
當這些力量全部歸納自身,到那時,自己便是天命所屬,位面之子。昭明帝與繡衣使等人,再不能因為帝王氣運而殺了他。
因為那時候,他已經是實際意義上的帝王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民心所指,大勢所趨,當此之時,他的話就是法則,用文人的話說,這叫口含天憲。
除了冥冥之中的上天,誰還能殺他?
就問問,還有誰?
……
三日的時光,一眨而過。
這一天,北門外十里處。楊越一身短襟,粗布長褲,頭發被葛布包著,用細長黃色木棍固定,整體穿著上就給人一種農家子弟的感覺。
但他英偉的氣質,俊朗的樣貌,魁梧的身材,白皙的皮膚,以及手臂上邪異的紋身,諸多種種,暴露了他不平凡的氣質。
以至于哪怕在干農活,依舊許多百姓頻頻看向他。
“擼起袖子加油干!”
廣袤田野里,無數口號此起彼伏。不僅是楊越在種地,城中大半干的動活的百姓,以及大量閑散的白巾雜兵,一并都過來種地了。
只因楊越有令:【只要種滿一定數額的地,就能得十畝田,其后白巾政府只收十三稅,并且不設其他雜稅!】
十三稅即是十抽三,這年頭,十抽五才是慣例,但加上其他雜稅,就會達到恐怖的十八稅,甚至十九稅。
這意味著什么?一年到頭所得,十分之八乃至十分之九都要上交!
而且剩下的,還有許許多多盤剝。
以至于這個世界哪怕靈氣富足,即使沒有雜交水稻都能畝產十石的情況下,依舊有很多百姓被逼的活不下去。
這也是白巾教興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