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一切都踏上正軌。
成百上千的儒生從曦城趕來,在吏房的安排下,化作片片血肉,填充進北郡貧瘠的軀體里。
另外,原滁山、慶安兩地的白巾軍,均都收編,有天賦的進入陷陣營當預備兵,沒有天賦的另編為‘北郡工程兵’,負責水利、建設工作。
而北郡的王牌兵種‘陷陣營’,在充足妖獸肉、銀兩的喂養下,如同急劇膨脹的怪獸,每天都會肥壯一圈。
‘鞏固政治隊伍’‘擴軍’兩項工作穩步前進著。楊越估計,最多兩個月,便能達到‘政權下鄉’和‘五千陷陣營’的成就。
當然,不僅軍事和政治方面進展神速,經濟方面也進展十分順利。
當劍心辰冒著冬雪,帶著大批貨物來到東冶時,正好趕上諸宗峰會。
會議上,面對各大宗門以及神劍山莊商隊,時任北郡最高首長的楊越發表重要講話,重點強調:
“必須大力發展商業,和神劍山莊一起,團結一致向以華州為主的外州擴張。當然,我們北郡百姓也不可忽略,各宗門應該將一些簡單崗位下發給北郡各縣,提供足夠多的工作崗位。”
諸宗心領神悟,回去后,立刻將一些簡單的加工程序發給北郡各縣,僅僅半個月,便提供了數萬崗位。
加上近十萬的工程兵冒著冰雪建設,幾乎一夜之間,北郡舊貌變新顏。
楊越很高興,對表現最出色的‘紙衣門’‘百器魔宗’‘千丹門’大加褒獎,三宗留下的地割下一塊分給了他們。
這下諸宗更加興奮,工作崗位不要錢似的散發出去。
但楊越卻強調:“關鍵在于長久,你們賠本是不可以的。”
于是諸宗動作才稍有遏制,即使如此,仍舊為北郡提供了二十萬以上的工作崗位。
對于五百萬人口的北郡來講,大體進入穩定期,起碼有**十萬在軍隊、官府、宗門工坊、郡府基建等工作,剩下四百多萬,大部分是‘務農人口’,春耕、秋收都是這群人來做。
農業發展也不可忽視。
……
大宣昭明十八年二月十五,多云轉晴。
這一天,曦城的使者也來了,帶了一大箱的銀子,既慶祝北郡有‘進士儒生’輔佐,亦是支持北郡文教的建設。
對于教育事業,楊越舉雙手贊成!
教育和基建一樣,越早做越好,將來都會變成北郡的底蘊。
于是和云明商議過后,連續推出了‘三年義務教育’和‘獎學金’制度,鼓勵百姓將自家子弟送到官府公學。
曦城來投的知識分子太多,北郡官府漸漸達到飽和狀態。這部分人沒有好去處,便在郡守府的建議下,紛紛投身到了教育事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育!”
“郡府發布新政策,創立三年義務教育,獎學金制度。”
“召集各縣知識分子來東冶城一晤,本太守給他們上一堂開學第一課!”
新政策一發布,底下人又忙碌了起來。
工房和工程兵合力建設學校,禮房培訓教師并向全郡宣傳新政策,吏房督促各縣官府為學校建設保駕護航……
整整兩個月的磨合,北郡官府已經變成一座效率極高的機器,一經運轉,無數學校雨后春筍般誕生在縣、鎮、鄉、村。
學校的建設,招生的工作,這些都需要時間……
預估在三月底左右。
但在三月中旬,南方的春風不遠萬里終于吹到北郡之時,東冶城各單位都接到了新的政治任務。
太守,要結婚了!
……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煙……”
白房子中,楊越哼著歌,愉快地寫著婚禮邀請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