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很難理解專業的力量。
只有學過做菜的人,才懂國宴級廚師多么難得。中間幾十年的功力,萬里挑一的天賦,兩者缺一不可,明白了艱辛,再看到一桌國宴時,就會懷著敬畏和感動。
孔蕓此刻的心情,就是如此。
她從小就喜歡詩文,少說也會背幾千首,閑暇自己寫的也起碼有幾百首。可這幾百首里,連一首出縣詩都沒有,最好的,僅僅是清光兩寸,距離出縣級水平,還差十萬八千里。
能寫的出出縣級詩詞的人才,在她看來,是如同神明一般存在。
楊越不懂孔蕓心理變化,但從妻子的眼神里,他已經窺到幾分端倪了。
他很心疼,所以準備用曹丕的《燕歌行》二首,來安撫孔蕓傷感的心。
《燕歌行》是曹丕代入思婦角度,寫的一首懷念遠方夫君的七言詩,也是中國最早的七言詩。
總共二首,第一首尤為有名。
重點是以思婦入手,這會讓孔蕓代入感能力極強,甚至覺得這是楊越特意花了一番心思寫的。
因為她自己就是思婦。
……
午后的陽光靜謐而溫暖,空氣里流動著微小的光塵,飄揚浮動,二人肩并肩地作者,手牽在一起。
呼,一片黃葉悠悠落下,落在楊越面前,楊越開口了。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他一開口,那渾厚而充滿磁性的男聲便流瀉而出,如涓涓溪流,而在《燕歌行》整體悲郁的氣氛下,溪流般的聲音里也帶上了一絲低沉:
“群雁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前兩句寫秋日景色,氣韻和諧,形象生動,敏銳的孔姑娘立刻微微欣喜。但這份欣喜還沒有多久,第二段急轉直下。
念君客游思斷腸,這不是再說我嗎……品味到詩中意境,孔蕓微微鼻酸,似乎想到了什么。
“謙謙戀歸思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第兩句里,首句以孔蕓的角度去代入‘楊越’的心理,是說你應該也很思念故鄉吧,然后便是反問:既然你思念,為何還留在遠方,不回家來?
這真是會心一擊,孔蕓心頭泛起波瀾。
她靜靜看著楊越深情脈脈的眼神,一瞬間什么都懂了,原來,對方一切都知道。
隨后,詩的**來臨——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這是三句連用,‘賤妾’是謙稱,是說孔蕓一個人守在房中,孤獨凄涼時,想起遠方的丈夫,悲從中來,不覺淚下。
這三句一處,孔蕓秋水般的眸子覆蓋了一層淚光,說真的,多少次她孤獨地躺在床上,撫摸腹中胎兒,為丈夫擔心,有時候做噩夢夢見丈夫逝世的噩耗,就真的淚下沾衣裳了。
楊越許多時候處境其實很危險,她心里清楚。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是最后四句,前一半寫孔蕓思念夫君無法入眠,直至夜深,月光從窗戶照到床前,抬眼一看,星漢西流,已經是夜半時分了。
那種舉世寂寥的孤獨感,沒經歷過的人很難體會。
因此在這孤獨感下,最后一句的發問,便很合情合理,而且還特別委婉,只說牽牛織女星,不說自己。
牽牛和織女有何罪過,一定只能隔著銀河空自相望?
詩到這里,已經將思婦的情緒寫的淋漓盡致。不愧是建安七子,果真非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