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楊越安慰妻子入睡,長時間憂愁交集,消減了孔蕓的精神,這時睡眠就是最好的良藥。
有丈夫在身畔輕哄,孔姑娘睡的很安寧,俏臉靜美,睫毛細密,輕抿的唇也分外迷人。楊越坐著看著,不覺微笑。
隨后。
他走出臥室,來到書房,略微疲憊地坐在椅子上,隨手打開符文燈。于此夜深人靜里,就著柔和的燈光,思考著一些必須處理的事情。
首先他想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這句話,肯定了自己‘踐祚稱帝,一統大宣’的主要戰略目標。
“旬月以來,我襲蠻州,圍山義,囚三皇子,掠燕州,幾同造反。”
“但因我師出有名,朝廷理虧,事后只口頭申飭,未曾有懲罰處置,當然,也和大宣日薄西山的情況有關。”
“此事的收獲,主要有財物和名聲兩方面。財物上,大掠燕州,總獲得二千三百萬兩現銀,加上七心海棠樹與兵甲、藥材等,總價值應在四千萬兩左右,足夠再培養出五萬人的陷陣營。”
“名聲上,經此一事,北方各州,除卻鎮遠軍鎮守的楚州外,余下羌華光,羽燕蠻等六州,無不恐懼我軍軍威。”
“待兵勢成,吞掉鎮遠軍,那么從西到東,余下六州之地,可一掃而定。”
“而后南下,滅宣。”
楊越沉思了大體戰略,如果把它分幾個階段,那么此刻便正處于‘蟄伏’階段,這一階段的最終目標,便是黑州本地發展到極限,軍隊力量達到上限。
很明顯,在目前,這一階段已經到了頂峰,黑州九百萬人口,再無精兵可招,當然,經濟發展尚處于上升期,還需要一定時間達到瓶頸。
但楊越掠奪燕州,搶走的大批資財,加上黑州府庫的積累,已經足夠讓他發動數次對外戰爭。
于是目前擺在楊越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繼續蟄伏,二是擴大地盤。
兩者各有優劣,選擇前者,優點是安全,缺點是勢力發展緩慢,選擇后者,優點是如果順利就會進入高速發展期,缺點是一不小心,就會惹得大宣朝廷軍隊的圍攻。
但黑州本地已經無兵可招了,而滅亡大宣,離不開強的軍力。軍力若要發展,就得搶地盤,擴充人口。
于是楊越只有一條選擇,擴張。
“楚州不考慮,只有羌州和華州兩個可以軟柿子可以捏一下,那么,該打誰呢?”
楊越思索著。
羌州人口約莫五百萬,別看人不多,但個個驍勇,從小都是馬背上長大的,大部分男人都弓馬嫻熟,人口質量很高,起碼能抽出二十萬陷陣軍軍士。
若能吞了羌州,消化個一兩年,楊越便會搖身一變,成了手握三十萬大軍的超級諸侯。
而華州,也有它的好處,數州通衢之地,經濟高度發展,各處工坊云集,如果能奪下華州,會得到極其充足的財力賦稅,且華州人口稠密,將近一千多萬,質量雖未必有羌州高,但也能招十萬陷陣卒。
但是,華州北方就是楚州,若鎮遠軍南下,華州除了滄江天險,幾乎沒有任何屏障,一馬平坦的地形,很容易被楚州騎兵橫掃。
于是,二州各有優劣。
羌州,經濟發展低,但兵源充足,對朝廷來說相對不重要。
華州,經濟高度發展,人口稠密,對朝廷極其重要,是北方最大的賦稅收集地。
拿了羌州,朝廷可能會憤怒,但細細衡量,未必會拿楊越怎么樣。但拿了華州,朝廷一定會大怒,一定會調定遠、威遠北上,鎮壓楊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