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妖皇訴說著雄心壯志之時,萬里之外的黑州,白櫻館下,楊越正觀看著一副圖。
圖是血神谷給的,生命玄奧的秘籍,《生機錄》里的一副觀想圖。
圖很玄妙,幽暗的天空下,烏云密布,雷光隱現,下面是一片大海,海水翻騰,濁浪排空,然后一道雷霆劈進水中。圖的內容就這么簡單。
但有一種別樣的道韻,說不清是什么感覺,楊越觀看時,莫名有一種悸動,仿佛自己血脈在跳動。
“最初的生命是從這里誕生的嗎?”他輕聲自問。
隨后翻看后面內容,《生機錄》不止一副觀想圖,還有三篇內容,一是真元經脈運行功法,二是闡述生命大道的內容,三是由大道地發現出來的道術。
第一篇和第三篇很容易看得懂,第二篇有點難度,因為往往這種道理,看起簡單,其實需要不少時間,沉浸其中,細細感悟,知行合一,而后真正悟透它。
前世楊越讀《道德經》《論語》時,也是同樣感受。
《生機錄》作為玄奧級秘籍,不知存在了多少萬年,經過多少歲月多少人杰的補充,才能變得如今模樣。
平心而論,其實比《道德經》更加助人成長,即使將第二篇抽離出來,單獨做一篇學術文章發布,九州的儒生也會爭向傳揚,說不定還能出現洛陽紙貴的現象。
“修煉《生機錄》,光是枯坐是用處不大的。要到人間去看看,去看綠芽生長,看人世枯榮,感覺它們,提煉出理論,再用理論輔助感覺……”
“便和《實踐論》所說的那樣,感覺,思考,再感覺,再思考,最終一步步接近《生機錄》所說的境界。”
于是接下來的日子,楊太守變得閑了下來。
云明和墨曙籌辦著‘清華書院’,羌州的事穩步發展,籌集兒子材料的事情正在進行,一切都井然有序。
偷得浮生半日閑。
……
這一日,滄江江岸。
楊越坐在江岸邊的巖石上,看著江水滾滾東去,一時之間,胸中生起一股明悟。
江水之形,江水之勢,江水之性。
從外到內,再到核心,楊越感悟著‘江’這個事物。
感悟感悟,有感才有悟,運用全身器官,**靈魂,感受當下微妙瞬間。
“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四等人教不了,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不開竅。”
“竅是什么?一種接收器,某種特定信息,他接收不到,開了這個竅,這些天地間每個事物向外傳遞的信息……也就能接收到了。”
“《生機錄》里也講了開竅的事,有‘竅’才能感覺出平常事物里蘊含的大道,沒有,則與大道無緣。”
“所以從這一點看,世界是不公平的,人是不平等的。”
原本楊越在領域江水,籍以此間接地增長對生命玄奧的感悟,然而想著想著,腦子卻偏離到‘開竅’這個事上了。
“前世曾看過一部電影,《日日是好日》,下雨的時候聽雨,落雪的時候看雪,運用全身,品味當下瞬間。”
想著,楊越的撇除了一切雜念。
江聲滔滔,其聲隆隆,猶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一**地傳進楊越耳中。
江面遼廣,其色溫青,猶如大丈夫的胸懷,包容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