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了,你退下吧。”
楊越躺在藤椅上,閉上了眼。云明看著楊越,輕嘆一聲,隨后離去。
干造反這件事,良心有時候要喂給狗吃一會,也要學會自己騙自己。
……
果不其然,三天后,華州發來求救信。
自從慕容部被奇襲,敗亡,撤出華州,作為暫時停留地的華西十三縣,被軍紀很差的慕容軍禍害不輕。擄掠之事不勝枚舉。
搞得華州人怨聲載道。
但朝廷讓楊越進兵華州,鎮壓叛亂的命令,卻遲遲不曾下發。
楊越疑惑的很,于是問計于云明和墨曙二人。
墨曙道:“朝堂諸公并非都是酒囊飯袋,我們進軍羌州的目的,他們未必看不透,估計正是為此事吵鬧。”
云明亦道:“最大的可能,便如我們先前預料的那樣,是另派曜州軍北上,協助拓跋氏和慕容氏鎮壓叛軍,或者,從京畿調遣幾萬定遠軍,幫忙鎮壓。”
“……這樣啊,那有沒有什么辦法,讓我們名正言順地進軍羌州呢?”楊越問。
名正言順,師出有名,這層皮實在太重要。畢竟大宣未曾徹底失去掌控,一旦強行出兵,便是徹底撕破臉,朝廷里原本支持黑州的右傾大臣們會徹底倒向敵人。
所以得借一層皮,迷惑他們,搞亂他們,讓其分化,瞻前顧后,不得統一力量來對付黑州。
“計策嘛……有。”云明微微一笑。
……
此刻,朝廷上。
“臣以為,調黑州軍南下,實在太過危險。”
寬闊的宣政殿里,一個大臣手持玉笏,上表昭明帝道:“眾所周知,黑州已經有十萬陷陣軍,陷陣軍有多強,不用再下多嘴。而楊越狼子野心,覬覦羌、華的心思,路人皆知!”
“為我朝百年以計,以臣之愚見,羌州之亂,實則由三家不滿慕容、拓跋壟斷商賈,朝廷宜遣大軍,先平禍亂,陛下再發圣旨,令慕容二家不得再專斷商利,分予其他三家。”
“如此,治標治本,羌州之亂,三月可定。楊越之心,不得中矣。”
大臣說完,朝堂眾臣紛紛交頭接耳。
“不愧是崔平,一語中的。”
崔平,宣京人,頂級才俊之一,今歲新科狀元,擅長政事和兵事,頗得當朝首輔鄭玄賞識。
昭明帝也很滿意:“崔愛卿說的是,那么,大軍該從何處調撥?”
“宜從曜州調撥。”崔平道:“而為大局計,臣斗膽,向陛下借二萬定遠軍,北定羌州。”
一提到定遠軍,昭明帝臉就黑了下來。
皇子分批去擔任東北州牧后,三個帶走了三萬定遠軍,此刻的定遠軍只有27萬人,再拿走兩萬,那就只剩25萬了。
沉默良久,最終,他考慮到楊越尾大不掉,心底對崔平的好印象,還是點頭同意了。
“可,不過,你要將定遠軍完完整整地給朕帶回來!”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