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總,都需要他去辦。
“古往至今,最簡單的恢復民生辦法,就是輕徭薄賦。并且,應該免去戰亂之地數年稅收,從而減輕百姓壓力。”
“當然,這些尚有很多。至于你說的啟用官職,你是想廢除舉孝廉?”郭嘉饒有興趣看著張繡道。
“呵呵,無用制度自然廢除,舉孝廉此乃世族壟斷,正是因為此,才造就了門生故吏遍天下的袁家。”
張繡冷哼一聲,他對舉孝廉無感,甚至有些抵觸。
舉孝廉這個太惡心了,幾乎所有有才識的,想要入朝為官,都需要有人舉薦,如此自然形成不成文的規定。
甚至他懷疑,靈帝的賣官制度都有可能強過這所謂得舉孝廉。畢竟很多家族勢力足夠的人,隨便就能舉孝廉出仕。
“呵呵,舉孝廉制度廢除自然是好事。”郭嘉笑著贊同,他舉雙手贊成,因為這個制度他一直很反感。
他便是寒門,舉孝廉很難。
之所以能出山輔佐曹操,走出名聲,主要是因為好友荀彧舉薦,若沒有荀彧,他恐怕還是籍籍無名。
“只不過你可曾想過,由何等制度代替此制度?畢竟朝不可無官。”郭嘉露出正色,他也很好奇。
聽著郭嘉得話,周瑜也是好奇的看向張繡,他們二人雖然淪為階下囚,可對張繡卻有幾分敬佩。
“早在周代,曾以鄉舉里選方式篩選全國上下人才。可到了春秋,禮樂崩壞,篩選人才方式變的多種多樣,卻無非與背景掛鉤。”
“到后來,高祖設立察舉制,試圖從每個郡國篩選出賢才為己用,本意雖好,可隨著時間推移,察舉制卻演變成了舉孝廉。”
“最后,釀造了今日禍端。”
“吾以為,既為官,當公平公正,最起碼盡可能去做到公平公正。而此制度吾將之定為科舉制。”
張繡神情驀然,沉聲說著。
語出,周瑜郭嘉對視了眼,前者帶著疑惑道:“敢問張丞相,何為科舉制?”
“科舉制分文,武。從整個國內,以文武篩選出最優秀的那些人,從而委以重任。例如懂得治國治民者,可任地方官吏。”
“例如勇武可搏猛虎者!可任將軍帶頭殺敵。例如懂得行軍布陣者,可任為主將或培養成主帥,領軍殺敵。”
“當然,此只是理想化了些。可能真正實行,還需要很多年的積累。”張繡搖頭,科舉制算是比較好的制度了。
最起碼這是可以沿用至今的制度。
無論是公務員考試,還是學子考試,都是培養各個行業不同的人才,這在人生的旅途上來說,是相對公平的一次競爭。
“這……”二人一愣。
這制度他們第一次聽,可這個概念他們并不是第一次聽,因為之前有過類似的雛形,只不過后來還是沒了,
主要因為科舉制動的是其他人蛋糕,而統治朝代的,往往是最上層的這些人。動了他們蛋糕,又豈能繼續實行下去?
只不過,他們卻又期待。
因為若真有這般制度,最起碼會讓大漢朝國力提升一倍,甚至更多。而不是把心思花在巴結討好他人幫忙舉孝廉。
“呵呵,好一個科舉制,此若是他人口中說出,吾定會笑他天真。可你不同,普天之下估計唯有你能做到。”
周瑜朗聲說了句。
科舉制,在大多數眼中是笑話,可是唯有張繡,才有可能讓這個笑話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