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三十八斤枇杷,大概要放八斤冰糖進去,再加上十斤礦泉水,就差不多可以熬一鍋了。”
李玉琴稱了一下枇杷果肉的重量,然后倒進一口又高又大的錫鍋里面,加入一些冰糖和一大桶礦泉水,放到蜂窩煤灶上,將火開到最大煮了起來。
“媽,要多久才能煮開呢?”
“十二分鐘左右就能煮開了,然后就關成小火慢慢熬,中間每隔半個小時去翻一下,熬五六個小時就成了。”
“那這一鍋熬出來能有多少枇杷膏呢?”
“大約四十五斤到四十八斤左右吧。”李玉琴相當有經驗地說。
“三十八斤果肉,至少要五十斤枇杷才能夠剝出來,這些枇杷小一些,算兩百塊錢吧,八斤冰糖要四十塊錢左右,十斤礦泉水要十多塊錢,加上用的蜂窩煤,成本價應該在兩百七十塊錢左右。”
葉子期暗暗盤算了一下,熬制出來有四十五斤枇杷膏,十塊錢一斤的話,能夠賣四百五十塊錢,除去成本,只能賺到一百八十塊錢左右。
趁著空隙,葉子期查了一下資料,卻發現中藥里面的枇杷膏根本不是用枇杷果肉熬出來的,而是用枇杷葉熬出來的。
這讓他有些凌亂,不過枇杷果肉熬出來的枇杷膏,顯然沒有那么大的藥用價值,但是用于養生卻還是可以的。
果然,十二分零十秒左右,大錫鍋里的水開了,李玉琴立即過來調整火,因為是用的蜂窩煤,所以調整火的大小是關閉部分氣門。
葉子期注意觀察母親的動作,發現她一邊關氣門一邊注視著鍋里的情況,直到鍋里的水由一個個大大的水泡變成細密的水泡,才停止調整,讓氣門固定下來。
此時,葉子期的觀察力達到了一個高度,他能夠清晰地記住母親調節氣門的細微差別,能夠把握氣門的變化狀態。
“應該是使用了普通學習卡的作用。而這還是普通學習卡,以后也許還會有特殊的學習卡,不知道效果會好多少?”
他一邊心里想著事情,但是絲毫沒有耽誤關注母親熬制枇杷膏的細節,一邊看還一邊思索著,在腦海中記憶了下來。
“老三,就是這調節氣門掌握火候的本事我沒學到家,每次不是火大了把枇杷膏熬糊了,就是火小了熬出來的顏色怪怪的,連豬都不吃。”嫂子劉小惠也在旁邊學習,邊學邊對葉子期說。
“嗯,我也看出來了,最關鍵的地方就在于火候的把握,媽這是多年的經驗了,我們要學得多試驗幾回。”葉子期點點頭說。
“好了,等它熬著吧。我定了鬧鐘,半個小時鬧一次,到時候按時翻一下鍋里就行了。”
李玉琴非常淡然地說,對她來說熬制枇杷膏完全就像喝水吃飯一樣,但是要教徒弟她也只有那幾句話,還是得自己領悟才行。
重新坐下來剝著枇杷肉,葉子期讓系統暫時停下了使用學習卡,普通學習卡只能用兩個小時,他已經使用了十多分鐘,還得留著后面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