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紅豐果園的枇杷品種不如幸福村葉家的枇杷,所以雖然口味還行,在市場上也能夠便宜出售,但是比起葉家枇杷卻差了一些。
五月一號這天,武曉峰在紅豐果園的辦公室里與媳婦趙金蓮閑聊著,趙金蓮雖然五六十歲了,但還是白白凈凈,年輕的時候因為武曉峰一直在外賣餅而沒少招蜂引蝶。
武曉峰只有一米六的個頭,但卻有一百七十多斤體重,皮膚黝黑,活脫脫一個大郎的形象,因而村里人都叫他武大郎。
“今年的枇杷大豐收,雖然銷售出去的不多,但是卻可以加工成枇杷罐頭,算起來還是能夠純收入三四十萬元的。”武大郎頗為自得地說。
“咱們投入進去兩百多萬,這幾年的收入還沒收回來一半的本錢,至少還要三四年才能夠回本,誰知道以后枇杷還行銷不行銷呢?”趙金蓮有些不滿地說。
“你放心吧,周圍一些市場的價都被我們壓下去了,過幾天只要咱們能夠把幸福村葉家那五十畝枇杷收購過來,轉手賣到省城的水果店里,純利潤至少得有十五萬以上的。”武大郎志在必得地說。
“那萬一人家不愿意打包賣給咱們呢?”趙金蓮聽得心動不已,但是也有一些擔心。
“就憑他們每天縣城送一點,再到鄉下叫賣,能夠賣出去多少?枇杷成熟后在樹上也最多十來天就必須采摘,時間長了就會爛掉,估計他們已經開始著慌了。”武大郎很自信地說。
“要是你能夠算準,那就太好了。我說當初咱們怎么不買跟葉家一樣的枇杷樹苗呢,結果咱們家的枇杷真不如人家的好吃。”趙金蓮又開始老生常談地抱怨了。
“聽說葉家的枇杷樹苗是他在魔都讀大學的兒子從外地弄回來的,誰知道那些樹苗的品種竟然那么好呢?”武大郎說到這里也有些悻悻的。
“爸,不好啦。”就在這時,一個身材高大的小伙子闖了進來,年約二十五六,長相白凈,面貌根本不像武曉峰,但卻是他的兒子武小慶。
“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這么冒冒失失的,都成家的人了,還不穩重一點?”武大郎喝罵了一聲,心里有些疙瘩,因為無論他自己還是村里人都說兒子不像他的種,但是迫于趙金蓮的母考慮淫威,他不敢懷疑什么。
“爸,那幸福村葉家的枇杷聽說已經賣了幾萬斤了。最近幾天,葉家那個讀大學的兒子回來了,天天搞什么直播,許多人都在手機上跟他們訂枇杷,還有不少人開車卻他家采摘枇杷呢。”武小慶急急地說。
“什么?有這樣的事情?那些人吃飽了沒事干嗎?跑他家去采摘什么枇杷?還有,在手機上訂枇杷,也不怕被騙了嗎?”武大郎頓時站了起來,不過與坐著時也沒什么區別,還是只比桌子高那么一點點。
“你們看吧,這個直播的家伙,就是葉家那個讀大學的兒子。他的直播間可火了,在線觀看的人數達到八十多萬了。”武小慶把手機拿給兩人看。
“就這采摘枇杷的的事情,也有這么多人看?而且看了就能夠買他們的枇杷?”武大郎看了看,發現直播的是葉家人采摘枇杷的事情,有些疑惑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