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蝗災嚴重,鋪天蓋地的蝗蟲呼嘯而至,所過之處一片狼藉。
此時人們普通認為,蝗蟲乃天地邪氣而生,是為降罪而來。百姓只敢眼睜睜看著蝗蟲啃食糧食,不敢動手捕殺。
朝廷內也分為兩派,以丞相姚崇為首主張效仿古法滅蝗,而汴州刺史倪若水反對滅蝗,認為蝗是天災,自宜修德。
爭論間,蝗蟲已朝著河北和京城方向撲了過來,姚崇拿出詩經“大田”的段落,印證古代就有捕蝗先例,又強調當今圣上乃明君,蝗災并非天降罪責,軟硬兼施,終于說動倪若水捕殺蝗蟲。
沈夢昔聽說了連忙派了兩百護衛和仆役趕往汴州,協助滅蝗。
此時滅蝗的方法,只是白天人工撲殺,夜晚點火吸引蝗蟲等幾種方法。
沈夢昔派去的人,帶去了雞鴨各五百只,到了災區,撒出去讓它們盡情地吃,所有人也都上陣用網兜捕捉蝗蟲,全部裝到麻袋里,倪若水見了,也命人趕了雞鴨來,做了網兜。
奮戰了五六天,不算燒死的,共捕殺蝗蟲十四萬石,倪若水下令將蝗蟲盡數投入汴河,被沈五勸阻,“不若倪刺史將這些蝗蟲交由下官處理。”
倪若水十分驚奇,不知他要這些蟲子做什么。
“大長公主慈悲,命我等不必將雞鴨帶回,分與災區百姓,得知汴州糧食減產,另有一萬石糧食隨后運到,賑濟災民。只盼倪刺史能將捕獲蝗蟲讓我等帶回洛陽一些即可。”
“不知,這蝗蟲作何用處?”
“吃。”沈五笑著說,“公主說可以油炸來吃,強身健體。”
倪刺史張大嘴巴,又立刻閉上,仿佛生怕誰把蝗蟲塞到他嘴巴里讓他吃一樣。
倪刺史只覺渾身起滿雞皮疙瘩,早聽聞太平公主很會琢磨各種新玩意兒,只是沒想到對蟲子也感興趣。便對著沈五說:“倪某代汴州官員和百姓,感激大長公主的恩情,若是大長公主真的需要,倪某派人送去洛陽便是。”
“不必,災情嚴重,倪刺史公務繁忙,我等自行拉走就是。”沈五等人來時拉雞鴨的車子,回去時裝滿了蝗蟲,又雇傭了車馬,拉了一萬石,日夜兼程趕回了洛陽。
倪刺史這邊則還是命人將余下蝗蟲盡數投入汴河中。
沈夢昔一見,也頭皮發麻,“沈五,你四不灑?啊?你四不四灑?誰要你帶回這么多蝗蟲?大夏天的我怎么處理?”
可憐沈五已經續了胡子的人,被訓得低頭強辯,“公主也未言明要多少啊!屬下考慮自然是越多越好了。”
這蝗蟲,可藥食兩用,富含70%以上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維生素,還能暖胃助陽、健脾消食、祛風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