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獵戶看著這小姑娘煞有其事地分配樹根和野花,心里十分困惑。
古天星笑著搖搖頭:
“這叫葛根,您別瞧著這玩意不好看,可卻是風寒退熱的好東西,我取兩斤。”
說罷,拿了幾塊葛根裝進背簍里。
“這個叫金銀花,等過兩天雨停了,曬干收好。以后天熱泡水喝,能防治中暑呢。這玩意兒不好采,我取半斤吧。剩下的這些您給大伙分分。”
那些漢子們一聽這兩東西能治病,全都圍了上來,報告自己采了多少,生怕古獵戶不分給自己。
古天星挑了兩顆葛根,送給了一個坐在角落的婦人。她是楊村的,昨晚求大伙,說自己孩子發熱的就是她。
這婦人一聽手里的樹根能退熱,趕緊叫來了自家男人把葛根煮了。喂完懷里的小男孩,又是對著古天星一陣感謝。
古老太看了看,沒說話,趕緊把剩下的葛根和金銀花都用油紙包了起來。說是,等過兩天曬干了,再讓她收著。
晚上,古老爹抽了幾口旱煙,想著明天又得出發了。心里有些七上八下的,讓自家老太婆熬兩鍋葛根湯,還囑咐多加點糖,灌了整整六個水囊。
古天星知道她爺這是有些焦慮,可看看水囊,她真喝不慣,總覺著有一股說上來的味道。
水藍星的家里倒是有好幾個塑料水瓶,只是拿出來用太顯眼。這黑燈瞎火,也不好讓她奶給縫個套子啥的。
這兩天,因為打獵的緣故,各家各戶都吃上了肉食。
倒不是因為婦人們改了性子不再死守口糧了,只因天氣漸熱,這些肉存放不久。
再有一個,自從上次古家說的蝗災、下暴雨,都成真了以后,這九戶人家現在對他們家是盲目信任。
這不,古老爹心疼牲口明天又要趕路,讓古老大在草料里加了粟米飯,結果有牲口的人家紛紛效仿。
把楊村人看的一愣一愣的,這些人真是豪氣得很,給畜生都喂這么好的干貨。
吃好晚飯,里正便領著各家的代表在山洞的最右側,圍著火堆開會。
洞中間隔著的都是自己村的人,小聲些,也不怕那楊村能聽見。
古安夏是童生,自然也是要去的,古天星托她那個厲害‘師傅’的福,也被里正要求出席旁聽。
“明日就要下山了吧?咱是個什么章程?”
里正這話是沖古老爹家問的,他想確認下明天雨會不會停。
“明天雨應該不會再下了,可是這山下面也不知道啥情況,大家伙怎么考慮?”
古老爹這話說的靈活,他是相信自家小孫女的,但是誰知道這么大的雨,山底下路通不通,有啥危險。
眾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分析著:
明天要是雨停了,那團團師傅的話就是十成十的準,旱災就要來了。南方是不去也得去了,而且還得盡快趕路。
先是蝗災又是暴雨,老百姓手頭沒有糧食,就會往下一個地方找活路,這會子路上難民肯定很多。
他們比其他人出發的早,越往后難民越多。關鍵也越餓越兇狠,到時候搶糧、打死人都不是不可能的。
最主要現在存糧也不多了,多耗一天,糧食就少一天。路上如果沒法補給,那保不齊不是餓死就是渴死了。
最后,眾人一致同意要在雨停后立刻下山,古安夏覺得這個決定有點沖動,但也不好說什么。
豎日一早,暴雨果然停了。只是在山里風吹過樹葉,還是會有稀瀝瀝的雨點子打下來。
大伙迅速吃好干飯,就開始收拾行李,在楊村人歡喜雀躍中離開了。
楊村人為甚開心?自是因為能在山洞里占個好位置了,就連古天星的小木屋也被人預定上了。
大鰲村的九戶村民倒是走的干凈利索,不帶一點不舍。
但對于前路確是忐忑不安的,眾人一方面慶幸自己能提前知道災難的消息,另一方面又有些不知何處埋骨的悲涼。
這回還是里正家在前面打頭陣,古獵戶家緊跟其后,畢竟他家走山路有經驗。
古興家因為粱翠花的拉扯,倒是走在了最后。
古天星搖搖頭,這難民哪哪都是,躲在后面才危險,不過她也不樂意去提醒這種人。
越往山外圍走灌木越少,不是一腳踩到沙石上打滑的不行,就是一腳陷進泥沙。
走的十分不容易,還好提前換了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