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有個中年男子,正在通道中行走,察看著豬圈中的小豬。
他看到劉行知和一名年輕人迎面走來。
劉行知說道:“少爺,這是我跟你提起過的秦楓,對養豬有經驗。”
他上次跟郭文東說過,秦楓是他好友,應他的邀請前來投奔,對養豬人員進行技術指導。
“見過少爺!”
秦楓向郭文東作揖。
在郭文東新增的人員中,不僅有種植員、養殖員,還有專門的技術人員,農業產業規模越來越大,當然不能只靠劉行知一人。
郭文東問道:“母豬在何處?”
秦楓答道:“另有房舍養著,少爺請隨我來。”
出得大豬舍,來到一個小一些的豬舍,這里有十幾個豬圈,豬圈面積比大豬舍的豬圈大上不少。
郭文東在通道中行走著,查看著左右兩邊,每個豬圈有一頭母豬,有些母豬肚子很大,有些已生下豬崽,有些是剛懷孕。
秦楓介紹道:“少爺,兩個養豬場的豬,都是從這里的母豬生下。在挑選母豬時,我挑選上好豬種。品種好的豬四肢大而長,可長到兩百余斤;品種差的豬四肢短小,只能長到百來斤。”
郭文東點點頭,現代不乏養豬的農業公司,走了是規模化、標準化、精細化的路線,除了有經驗的養殖員外,技術員也必不可少。
就算在古代,養豬還是有門道的。
“少爺…少爺…”
在郭文東經過之處,工作中的農婦都恭敬地行禮,都面帶笑容,為有幸見到英俊的少爺而高興。
在這里工作,月俸六錢銀子,有些農婦的男人還是種植員,少爺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
劉行知說道:“少爺,在過年之前,第一批豬能宰殺了,讓大家過個好年。”
郭文東淡淡笑道:“你們把豬養好,年底獎金多,給你們分多點豬肉,大家高高興興過個肥年。”
在他的農業產業中,經濟作物主要用于出售;
主糧食除了內部消耗外,其余都會儲存起來;
至于蔬菜和禽畜養殖,以內部自用為主,用于日常伙食消耗,在端午、中秋、過年的時候,再集中宰殺禽畜,分給每個下屬,這是郭文東給予的福利。
空間倉庫的食物雖多,總有消耗完的時候,不能太過于隨便、大規模地取出來。
兩個下屬也笑了起來。
郭文東比較隨和,兩人在他面前,并不顯得拘謹。
“豬糞便是如何處理?”郭文東問道。
他在現代是農村出身,小時候家里養豬,豬糞也沒有浪費掉,用做肥料。
只聽劉行知道:“少爺,豬糞是上好的肥料,每日清理的糞便在專門地方存放。”
來到豬舍后邊的屋子,這里有大量的豬糞便,有養豬的農婦把剛清理的糞便倒在里面。
可以看到,剛清理不久的糞便,跟已有一定時間的糞便,是分開堆放。
這里的豬糞味道,比豬舍更加濃烈,郭文東忍不住要捂住鼻子。
劉行知道:“少爺,在豬糞上面蓋上一層泥土,放一個月后,是很好的肥料。第二季水稻插秧半個月后施肥,用這些豬糞做肥料。”
在沒有化肥的年代,糞便是很好的肥料,古代人的智慧不比現代人差,能對所有物資進行最大化利用。
接下來,郭文東來到養魚場。
這里有多個魚塘,放眼放去,每個魚塘大小一樣,魚塘水面上,有大量的鴨子在游蕩戲水,每個魚塘岸上有鴨舍。
根據劉行知解說,每個魚塘大小皆是一畝,養殖鰱魚、大頭魚、鯉魚、鯽魚這幾種魚。
每畝魚塘養殖一百五十只鴨子,鴨的糞便可喂魚,鴨常在水里戲水,可減少生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