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不舒服?回去繼承服裝廠,什么都舒服了。”
“才不是,這不是我要的生活,絕對不是。”
楚思思也不希望看朋友這么難受,她們兩個算是同命相連,高中時還算不上無話不說,現在倒是英雄惜英雄一般。
潘小青愁眉苦臉,胃口卻出奇的好,一盤牛舌端上來,她一口氣全吃了。
楚思思思前想后,也沒想起來什么時候見到過潘小青這么能吃。
印象中,潘小青除了吃海膽的時候比較粗魯,其他時候吃東西都是細嚼慢咽,一口壽司可以在嘴里咀嚼幾百下。
“你吃那么快干什么,食物都還沒有嚼碎呢,這樣不消化的。”
潘小青撇撇嘴,她的五官很小,臉也是那種嬌小型的,又特別有事業心,看上去總是神采奕奕,給人一種精力用不完的感覺。
潘小青最大的弱點就是她的媽媽了,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家里所有的事都是我潘小青的弱點。
和楚思思不同的是,潘小青自打出身就非常優秀,父母和祖父母都對她疼愛有加,她又勤奮好學,不僅學業優秀,還長期堅持各種運動,唱歌更是有天賦,12歲開始就在世界各地參加聲樂比賽,多次拿到金獎。
偏偏有錢人家小姐,對成為歌唱家沒有興趣,繼承家族產業也沒有興趣,只喜歡做一個自由采訪人,滿世界亂跑。
雖說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免不了要利用家族關系采訪一些很難采訪到的人物。
比如她信口開河想到的什么伊斯坦布爾的作家。
好在楚思思才思敏捷,一下子就get到了重點。
這種作家本來就不容易采訪到,以一個自由采訪人的身份想要采訪一位非本國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可不是心血來潮就能采訪到的。
潘小青要是不動用點家族關系,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奧爾罕·帕慕克的那本書我還是很喜歡的。”
楚思思扯開了話題。
潘小青又把話題繞了回去,“我實在沒有這個能力繼承家里那些事,但是心里總是覺得愧疚。”
也許是楚思思的錯覺,一滴眼淚從潘小青眼瞼滑過,不知道落到了何處。
“我還是很喜歡那本書的,《我腦子里的怪東西》奧爾罕·帕慕克的。”
“不會也剛巧是你那位老師讀過的吧,所以你記得那么清楚。”
“不是,這本書是我自己讀的,和老師沒有關系,我特別喜歡它的書名,你說,我們每個人腦子里是不是都有點怪東西。”
潘小青噗嗤笑了出來,笑得可真不算好看,也許剛才正在悲傷的緣故,總覺得嘴角處的笑容有些怪異。
“雖然你立志成為一名身心科醫生,但是現實情況你也要清楚。思思啊,我們社會對身心疾病的理解還不深刻,大部分人根本還不太明白身心科是什么東西,有病治病,吃藥打針,平時多運動多養生,哪怕是西方一直質疑的中醫,也是博大精深,自有其奧妙所在,我們也是愿意接受并且切身感受到它的好處的。
可是身心科不一樣,楚教授雖然以一人之力在大學里成立了專門的身心科專業,可每年有多少學生會去選擇這個專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