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學小提琴的家長詢問龔一楓為什么小海記譜子那么快,學新曲子也那么快的時候,龔一楓就會說,“鋼琴畢竟按下去是什么音就是什么音,小提琴可沒有那么簡單,小提琴單單是把音按準,就要好多年的功夫啊,完全靠耳朵、腦子、還有沒完沒了的練習。”
這樣一解釋,家長們就高高興興地帶著孩子離開了。
龔海的眼淚滴到鋼琴上,他來不及用手擦干,因為后面還有幾小時的練習在等待著他。
可是沒有了龔一楓,龔海根本不知道自己參加那個比賽還有什么意思。
每天的練習還有什么意義。
12歲,他才只有初一。
從此以后,他成了孤兒。
龔海走到桌子旁看了一眼龔一楓的畫像,畫像上龔一楓和龔海一起在海邊跳躍,背后是海水和太陽。
這幅畫~~~~~~是爸爸再也不能兌現的承諾。
說好的比賽結束一起去海邊旅行。
說好的比賽結束后,就去巴厘島,一分鐘也不耽誤,機票的錢龔海都已經想好了,就用比賽獎金。
龔海還記得自己驕傲地說完用獎金后,龔一楓拍了怕他的肩膀,“就是這樣的自信,太棒了。”
自信,現在——全都不見了。
手指一點力氣也沒有,就像是一天天在腐-化,變成了十朵棉花,變成了十個海綿。
就是這樣。
爸爸,海邊,爸爸,海邊,爸爸!
龔海再一次哭倒在桌子前,眼淚流在相框上,沿著相框邊緣變成一條小河。
從哭泣中醒來時,龔海發現家里的一切都不真實,鋼琴是灰蒙蒙的,上面捆綁著帶有尖刺的鎖鏈。
地上是積的很厚很厚的雪,他被困在大雪中,一陣陣寒顫不止。
他拿出手機,看手機里和爸爸一同演奏的曲子,看一次哭一次,哭著又笑,笑著又哭。
從中午到黃昏,滴水未進的龔海,終于恢復了一些力量,重新坐到鋼琴前。
他想象著爸爸就在身后的沙發上,想象著,想象著。
只有想象爸爸還沒有徹底從這家里離開,他才能讓鋼琴發出完整的聲音。
他才能聽出每個音高的不同。
就是這樣,一行行,一句句,每一個呼吸,注意節奏,不要快,不要拖延。
不要猶豫不決。
自信,自信。
他看著丁家俊為他畫的《海邊》,想象著父親的樣子。
從黃昏開始反反復復彈奏,一直到夜幕降臨。
周六早上八點,丁家俊就給沐春打了電話,問龔海是不是來了。
沐春表示沒有,一個病人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