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跑了很多地方,去國外采訪專家又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閱讀量也從來沒有減少過,可是專欄的成績還是上不去。
主編雖然也知道現在這個時代,短小的文章只要抓住熱點,讀者自然是趨之若鶩,而一些認真寫的專欄,雖然查閱很多資料,還做了很多實地采訪,花費幾周甚至幾個月時間完成一篇萬字左右的專欄文章,讀者卻是匆匆瀏覽一下,有時候也不過就看看標題,有興趣的多看一眼,沒興趣的就直接過濾掉了。
這年頭文章太多了,發布觀點的地方也太多了,隨便打開一個手機應用都有觀點,比如頭條、公眾號、知乎、微博、還有各種短視頻,能視頻化的內容誰愿意讀大段文字呢?
說到底,自從紙質雜志這種東西漸漸成為古董之后,專欄作者其實就已經不是什么香香的職業了,很多人都不需要看這種長篇文章,管你什么深度分析還是獨家解密,有多少年輕人感興趣呢?
為了一些所謂的老讀者沒日沒夜的忙碌,但真正的消費者還是年輕人。
“快餐文化。”潘小青在心里嘀咕道。
正在這時,車載音響里響起了電話鈴聲。
潘小青看了看聯系人,皺了皺眉頭,深吸一口氣還是按下了接聽鍵。
“嗨。”強打精神下的無精打采。
對方卻是興致勃勃,高亢的女聲說道:“明天見面啊,那個節目策劃的事情你到底打不打算接啊,這個很不錯的,我覺得正適合小青現在的狀況。”
‘我現在的狀況?我現在有什么狀況?’潘小青在心里嘀咕。
稍稍放慢車速后,潘小青將車暫時停靠在山下的一處停車場外。
再往前就要進入隧道,雖然用車載免提但畢竟是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而且這個叫grace的女人,潘小青實在是愛不起來,這女人總覺得她比別人更了解他們自己一樣,說話永遠都是,“我覺得這個很適合你現在的情況。”
一句話先占領了優越感的高地。
‘不就是富二代出來做節目嘛,歐洲留學回來,讀了一個視覺文化專業,也沒想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整天就是拉著人談各種項目。’
抱怨歸抱怨,grace的電話潘小青還是接了。
為了避免生氣,潘小青把車子停了下來。
grace又說道:“考慮的怎么樣了?讓你回去把第一季的【奇-葩對決】看一下,你看過了嗎?里面那個療愈師,很文質彬彬的那一個,你有沒有注意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