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當時覺得自己大概不適合寫作。”流云一口氣把心里話說了出來。
臺下一片沉默,隨后又是一聲聲,“太難了。”
“原來流云也有這樣的時候啊。”
“還好你堅持下來了,要是當初你放棄寫作,我們今天也就看不到如此溫暖的一本書了。”
魯新笑著對流云說。
“是啊,算是一本放松下來寫的書吧,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寫這樣一本書,畢竟如果說夢想的話......”
流云欲言又止。
“對了,夢想,和我們說說你的夢想吧,作家的夢想會是什么呢?”
魯新順著流云的話提出了新的問題。
“其實沒有什么夢想。”流云不好意思地說著,說完之后像個大男孩一樣撓了撓頭發。
“誒?沒有夢想?比如著作等身,或者能寫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或者寫出心里一直以來都想寫的故事,再或者像納博科夫那樣,每一本書的扉頁上都寫著相同的話——獻給薇拉。以表達自己對妻子薇拉的愛?
作家寫作總是因為夢想吧,當然賺錢也是一件和夢想息息相關的事。”
“嗯,畢竟夢想也無法完全脫離生活本身吧。”流云接著魯新的話說道。
“跟我們說說這部作品吧,《在伊斯坦布爾遇到你》,我一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以為是愛情小說。”
“其實它不是一本小說。”流云說完,低下了頭。
魯新繼續問道,“在網絡上征集讀者提問的時候,大家普遍想問,這個‘你’是一個具體的人嗎?”
“應該說是的。”流云沒有猶豫就回答了主持人的問題。
“哦?所以還是一本關于愛情的游記?因為大家都讀到了很多溫暖的句子,比如,第71頁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清晨,我在房東家的陽臺上靜靜享用早餐,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從二樓陽臺往下看去,七點的馬路上還沒有太多行人,這讓我感受到一種特別的從容,好像時光也變得緩慢,好像我有足夠多的時間遇到更好的人,更好的事,更多關于這個世界有趣的一面。”
“啊,所以,更好的人,是具體的人嗎?有讀者說應該就是扉頁上的那一位吧。”
魯新一邊說,一邊將手上的書翻到扉頁,隨后她念道:“獻給一位古怪的人,你有著最有趣的靈魂。”
“這一位是你今天想要感謝的讀者嗎?”
魯新調皮地對臺下的讀者們眨了眨眼。
流云點了點頭,“是的,就是這位,一個很有趣的靈魂。”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就是您剛才接進來的兩位中的一位吧。”
主持人剛說完,臺下讀者的視線全都看向了第一排,楊星和沐春的座位。
雖然視線都在背后,楊星還是感覺到了一種隆重和興奮。
這種代入感太強烈了,雖然他知道流云所指的讀者不是他,因為他根本也沒讀過什么《在伊斯坦布爾遇到你》啊,何況買實體書這種事楊星一般是不會做的。
偶爾有幾本拍拍照也就可以了,書店點一杯咖啡,拍一張照片足矣,實體書又占地方又貴。
可是這種被關注的感覺可真是太棒了呀。
“是哪一位呢?剛才可是有兩位啊,作者就不要給我們賣關子了,能被作者認為有趣的靈魂一定是非常有意思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