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某年紀輕,很多事情考量不周,若有所言不妥之處還望海涵。”
畢竟張浩所言的那些東西,超越了當下幾百年,在一些事情之上不被人理解也是情有可原了。
客套話說了之后,張浩也并未等著二人回應,便直接開口道:“某先說一下軍屯的那些田地,以兵養兵,本質上沒多大問題,唯一的問題便是這些土地不能歸各衛所自己管轄,某認為需要以五軍都督府統一管轄,土地多少,收成多少,皆需要統一匯報給五軍都督府,而為保證五軍都督府不會對這些衛所包庇,還需要五軍都督府中交叉監督,交叉查賬,比如說,寧波衛的屯田千戶所,他們耕種土地的所有收成要直接與五軍都督府交賬,調配給寧波衛的時候則需要兵部來負責,沒有兵部的命令,任何人不準從屯田衛調配糧食,而沒有五軍都督府的命令,任何人不準管理這些衛所如何屯田,每月按照定量往衛所送糧,其余多出的糧食便需儲存于各屯田衛所中以備不時之需。”
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分管兵權,其實優勢還是很大的。
既然說到這個問題了,張浩也沒做停歇緊接著又道:“另外,為鼓勵屯田千戶所的積極性還需把大明所有的屯田千戶所放在一塊進行比較,產糧多的千戶所要著重獎賞,如此可提高這些兵丁的積極性,不至于讓這些兵丁得過且過,只知道混日子。”
這個辦法本質上并不存有任何的問題。
緊接著,張浩又道:“五軍都督府負責練兵這并沒什么錯,兵部由文臣擔任負責調兵之事,這也是為了武將聯合出現兵戈之禍,但文臣怕武將出風頭,聯合起來極力打壓武將,這也導致了很多時候武將的力量發揮不出來,因而某覺著因削減兵部之權,除了發調兵指令后,不準摻和練兵的其他事情。”
文人既不懂練兵之事,那在這類問題之上自然也就需要少說話了。
“如此屯田倒也沒什么不妥。”張懋附和道。
“種出的糧食若多了,又無戰事,時間久了自然是要發霉的,因而每年在新糧下來,可對外售賣這些軍糧,在售賣之時要標明軍糧,若在非朝廷允許之時賣出軍糧,無論買賣之人皆要獲罪。”
有的地方富庶,種出的糧食也多。
總不能兵丁吃不了,便任由他們放在糧倉里發霉了。
“另外,軍中武器以及鍋碗瓢盆之物都要標明軍用,任何人不準隨意買賣,武器可做替換,在這些武器當中要做標號,合適替換,替換之后通途是什么,這些都要記得清清楚楚,以便日后隨時能夠查賬。”
只要把這些東西皆都實實在在的掌握清楚,才能夠保證貪污之風大幅減少。
說完武器的事情,張浩緊接著又道:“至于兵丁,可讓那些家中無后獨子之人免除入營,如此便可減少逃戶之事的發生,有的人家戰死好幾口,只剩下獨子一人卻依舊還得入營為兵,留下家中老母無人照料,如此情況之下,這兵丁即便入了營有如何能夠真心留下賣力,學不好本事,即便上了戰場,怕也是很難活著回來的,若想培養一支戰無不勝的精銳,還需要解決每個兵丁的后顧之憂,他們沒了后顧之憂才能夠用心去訓練。”
說完這些,張浩喝了口茶,也給張懋和張景寧留下了一個思考的時間。
見他們消化的差不多了,張浩這才緊接著又道:“這是其一,另外便是需要如屯田衛所那般想辦法去刺激他們的積極性,沒有戰爭的情況下,即便在平日的訓練也要給予他們一些獎賞,每年制定一個獎項,可獎勵那些賣力訓練之人,為避免本衛所中弄虛作假,也為了讓那些主官能夠盡心叮囑兵丁訓練,要讓各衛所的優秀兵丁相互之間對抗,也可劃區域相互切磋,凡是勝出的,不僅要獎勵兵丁還要獎勵主官,還有若實在沒戰爭培養這些兵丁的實戰能力,可以劃區域讓各衛所整體去切戳,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培養衛所的統籌調動能力,增加這些,不僅能夠讓兵丁努力練就自己的本事,也可以讓那些主官找些事情去做,不至于只會往自己腰包里劃拉銀子。”
盛世之時的武將出現貪污之風,也是因為戰斗太少,沒有了奮斗的追求。
“這倒是不錯,能夠讓那些主官賣力去練兵了。”張懋贊成道。
張浩需要說的還有很多,沒管張懋的贊嘆,繼續又道:“這只是兩種,還可以把兵丁取得的榮譽送至家鄉,如中狀元那般敲鑼打鼓的送去,錦衣還鄉這是不少人的夢想,有了這個,那些兵丁怕是累到吐血也要把這個榮譽拿回家的,而且如此也是讓人明白,軍戶并不可恥,他們若能建功立業,是可以有與讀書人一樣的待遇的,提高軍戶的身份,也可減少逃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