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此,也有許多工匠望而卻步,不愿意去嘗試研制這種新火銃。
童老五這時候倒是大膽地站了出來:“皇上!小的愿意試一試!”
這時候,也有幾個有興趣的工匠站了出來,也表示愿意。
朱厚照見此便讓夏言記錄下這幾個人,并在次日讓他們由太監帶入宮中,由朱厚照親自指點。
……
最終童老五和其他幾名工匠接下了這個任務,且因為這幾個工匠都知道制造出的第一人會獲得很高的獎勵和很高的官身,便也都鉚足了勁,不分晝夜地研制燧發槍。
很快,竟然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童老五便先制造出了燧發槍,還成功通過試驗,且在朱厚照指示下,由夏言負責記錄下了童老五制造燧發槍的技術資料,同時將第一把燧發槍進行零件分組,制定標準,準備進行按照零件構成分組制造。
而童老五也成為了大明中央研究院的第一位院士!享受四品官待遇。
其他幾名參與研發的工匠則分別由童老五負責教授每個零件的制造方法,每名工匠只掌握一種零件的制造方法,然后分成若干個工作組。
同時,由軍械局雇傭出身清白的百姓為學徒,由這些工作組的工匠分別帶領一批學徒,每教會一名學徒,便會獲得賞銀,同時每個工作組帶著這些學徒進行一個零件的生產,有一個工作組專門負責組裝,還有一個專門負責檢驗的工作組。
每個工作組的學徒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后,便選擇技術精湛的學徒升為師傅,由這名師傅帶領新的學徒組成新的工作組,這樣使得軍械局的燧發槍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單日生產量也不斷提高。
而中央研究院的院士童老五則繼續在研發所研發新的火器,與其他廠的研發工作者一樣,同時也會帶領幾名愿意報名到研發所學習的學徒參與研發工作。
如此以來,整個軍械局便成為既有大規模軍械生產也有軍械研發專門機構的地方。
不但是軍械,煉鋼與鑄鐵、鑄銅等基礎工業,朱厚照也讓夏言也這種方式,成立生產與研發機構。
其中,既讓一部分追求安穩的工匠按照大明現有的技術進行煉鋼等生產活動,也發動一部分愿意探索新技術和有進取心的工匠參與新的煉鋼技術和冶鐵技術研發活動。
最終,大明軍械局的一名叫陶黑的工匠按照朱厚照提供的資料掌握了坩堝煉鋼法,使得大明軍械局可以冶煉出世界上的第一缸液態鋼水,而且也因此實現可以制造高碳鋼即工具鋼的技術。
從而使得制造線膛槍有了可能。
而與此同時,夏言也成功帶著一批火藥廠的工匠實現了黑火藥顆粒化,并使得火藥爆炸力大幅度增加,且也還因此,促使火器廠進一步改進了震天雷,使得震天雷的爆炸威力得到增強。
在正德三年年底,近衛軍開始全部換裝新的火器與新的刀槍,并開始進行新的火器操練。
而馬文升也已經在邊鎮巡視一年,并于正德四年年初回到京城,張璁也進了京,且帶來了河套地區的最新軍事地圖,而且還是大明第一幅有等高線標示與方位標示的地圖。
其實這樣的地圖在中國古代沈括的夢溪筆談里便有過,因而現在的明朝人接受起來也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