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人貴族在當時多稱明朝高官為太師,亦如嘉靖時俺答就稱呼王崇古太師一樣。
朱厚照笑了,他不得不承認,這個亦不剌還是很聰明的,知道隨機應變。
朱厚照忙親自扶起了亦不剌:“卿何必如此,快快請起,快快請起,朕一向優待前朝之臣,尤其是你這等能愿意習大明之言者,說明的確有一顆心向天朝之心!”
朱厚照說著便轉身,一臉嚴肅地吩咐道:“傳旨!封亦不剌順忠王!責其領永謝部部眾,賜錦緞一百匹!短弩一百把!”
短弩?
內閣首輔焦芳神色凝重了起來。
弩與弓不同,弩講究機械,而弓偏重于材質,但前者因為包含有技術性,因而素來更被重視,畢竟一把弩可以讓一個普通人可以射出百步穿楊的效果來,而弓要射出百步穿楊的效果則要弓是好弓,拉弓者也得臂力很好才行。
所以,弩的制造技術很多時候就是絕密。
尤其是大明現在新制造的短弩,那可是騎兵作戰利器,作為內閣首輔的焦芳也看到過近衛軍騎兵利用短弩軍演時的震撼場面,但現在他不明白陛下為何要把大明最先進的武器送給亦不剌。
這要是讓韃靼人掌握了這種技術該如何是好?
“陛下!臣以為元人素來神勇,臂力尤為驚人,短弩這等借重機巧之軍械只適用于中原人而不適應于元人也!是故,臣以為還是賜其黃金百兩比較好!”
這時候,內閣首輔焦芳忙提出了反對意見,當然他也不能直接說陛下你不能把如此先進的軍械給人家,也只能找了個其他理由。
朱厚照也明白焦芳的意思,但他對此感到很無語,他不得不承認這個時代的官員雖然在官場上比猴還精,但受限于對未來歷史的不知道,以至于在這個時代總是顯得那么目光狹隘。
但朱厚照自己清楚要想在軍事裝備上領先于敵人,靠保密是不行的,唯一可靠的只能是在技術更新與改進上快于敵人領先于敵人,而且,一些較好的先進武器賣給敵人并不是不利的,反而是有利的,因為這樣可以讓敵人依賴于自己的軍事供應,只要自己能保證敵人不能復制出來,而且沒有改進這類武器的實力。
朱厚照現在有這個信心,他相信永謝部即便在獲得短弩后想仿造短弩都不能成功,因為他們不會制造高碳鋼,更不會制造彈簧,即便可以讓工匠打制出來也會造成造價太高而質量卻不能達標。
以永謝部這種蒙古傳統部族,完全沒有任何工業技術的族群,要想擁有更多的短弩只能依賴于大明提供,就算是永謝部將來自己學會組裝,在某些重要零部件方面也會依賴于大明提供。
而且,一旦讓永謝部的蒙古騎兵習慣了用短弩,他們就會疏于射箭訓練,到時候會完全離不開短弩,自然也就更加依賴于大明,大明也就更容易控制這些部族。
朱厚照是不舍得對外賞賜什么金銀之物的,金銀之物是一般等價物,是未來金融改革的必備之物,朱厚照才不會隨便往外給呢,尤其是黃金!
因而,朱厚照沒有采納焦芳的建言:“黃金乃金石之物,順忠王乃永謝部領主之一,怎會缺黃金,短弩才是順忠王最缺之物!”
朱厚照這么一說,內閣首輔焦芳也不好說什么,也只能擬好旨意,讓劉瑾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