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朱厚照把楊一清召進了宮里。
楊一清很高興,以為朱厚照是要跟自己商量平叛的事。
但朱厚照依舊只詢問著楊一清對天下兵制的看法,楊一清內心倒是有些失望,在耐心向朱厚照說了衛所制之弊后,最終還是不得不親自問道:
“陛下,臣想問朝廷讓臣等帶兵平叛的旨意何時下達?”
“你就這么急著去平叛?”
朱厚照說著就把一道奏疏丟在了楊一清面前:“看看吧,這是總制陜西軍務的才寬剛剛遞進京的,安化王已經被活捉,其余黨也已被誅滅,叛亂已平息!出征之事,自然無意義了。”
楊一清有些發愣,在這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可能已經著了眼前這位皇帝陛下的道,一時間不由得后背發冷起來。
楊一清心想陛下敢情一直就沒相信邊鎮那些官員關于安化王叛亂的夸大之言,而一直相信僅僅憑陜西地方就能平定叛亂?
而之所以聽從底下官員建言開廷議推舉重臣統兵,不過是以此為誘餌,看看誰在背后耍小心思!
而這個耍心思的人自然是自己,是自己想借著許多文官對許進不滿的心理想要借勢除掉許進等人,然后自己好借著平叛之功躋身內閣,至少先成為兵部尚書。
楊一清知道自己想借著這次平叛機會立功順帶與內官魏彬接觸一下的心思被陛下看出來,自然感到害怕起來,忙匍匐在地:“陛下恕罪!臣,臣只是太想升官了!”
朱厚照很欣慰,很欣慰楊一清能這么快就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儒家培養的文官們的確天生都喜歡內斗,即便是楊一清也不免俗,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會想著利用許多文官對許進誅殺禮部尚書毛澄的不滿來達到自己更進一步的目的。
“好在你還沒來得及勾結內臣!不然,朕斷然饒不了你!朕知道你楊一清是個人才,自幼便被譽為神童,恃才傲物,自以為不做天下首輔,不足以配得上自己的志向!可你也不能太不擇手段,而不顧大明的利益!”
朱厚照現在也知道對于反對改革派的政敵是殺不完的,今日自己為許進殺楊一清,那么明日自己就得因為焦芳殺許進,何況自己作為帝王,對于官員們之間的內斗,最好的處理方式也不是偏袒一方,而是讓其互相制衡,以此倚重于自己這個帝王。
所以,朱厚照沒有選擇在楊一清與魏彬勾結后再拆穿楊一清與魏彬的陰謀再處死他們,而是在他和魏彬勾結在一起前拆穿,為的便是不讓朝臣間的內斗加劇,同時也是為了避免再以流血的方式處理政治事件。
不知為何,自從朱厚照意識到自己可能無法通過殺戮徹底消滅反對者后,他便不想再以殺戮解決問題,一是因為他已經有足夠的威信,二是這些文人士大夫就算迂腐無恥可也的的確確是這個時代掌握知識的人,是華夏文明的傳承者;
自己將這些人全部殺掉與異族統治者沒有任何區別,最好的方式還是去改造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