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為他求情!身為首輔,不知朝令夕改之害,卻畏難而退縮,自請致仕吧!留于朝堂還有何用!”
朱厚照這句話等于罷免了康海的內閣首輔一職。
當然,朱厚照內心也不是真的氣康海,他只是借著罷免康海的事向張璁和外界表態,自己這個皇帝還是支持張璁的,張璁的圣眷之隆已非他人可比,就算是內閣首輔康海欲進讒張璁,也會被罷官。
果然。
康海被罷的消息一經傳出皇宮后,整個朝野轟然震驚,尤其是在知道康海是因為反對張璁被罷免后,更是驚訝!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張璁,為建極殿大學士,加太傅銜,賜紫禁城御轎!”
當張璁繼位內閣首輔的旨意公布后,朝野間更是震驚,但也知道眼下礦稅征收重稅的事已無可逆轉。
……
朱厚照知道自己不顧天下民眾感受,罷免康海,讓飽受天下詬罵的張璁升為首輔,等于是在民眾怒火燃燒正旺的時候又加了一把火,等于是把張璁架在更猛烈的火上烤,甚至可能連帶自己也被天下的民眾恨上了。
但作為皇帝,朱厚照知道自己這個時候要比誰都還堅定才行,所以,表面上,他依舊有恃無恐地給張璁示恩,甚至以先生稱張璁。
張璁知道皇帝的這份尊敬不是自己能隨便享用的,皇帝越是這么尊敬自己,說明皇帝越是需要自己,自己招來的嫉恨與怨恨就會越多,可以說,皇帝的這份尊敬是皇帝給自己的定時炸彈。
但馬文升、焦芳等善終的結局例子在,張璁也依舊覺得如今的大明皇帝和以往的皇帝是不一樣的,自己現在要做的就是不辜負皇帝對自己的絕對信任。
也因此,張璁接下來做事也更加果決。
素來為官清正的江西巡撫章拯拒不奉詔,拒絕成立礦務機構,且阻攔國稅局的人征收礦稅。
張璁只得請旨將章拯罷職。
大理寺卿鄭岳也因為繳納不起稅賦,而被張璁逼得寫下彈劾張璁的萬言疏,然后喝毒藥自殺。
朝野聽聞,莫不駭然。
即便是涉及軍隊,張璁也沒有絲毫退縮妥協之意。
“告訴總兵李隆,他役使官兵開礦取利,卻不發官兵薪酬,如今反而將朝廷發給他麾下官兵的軍餉克扣掉!朝廷官兵是為朝廷守邊御敵的,不是他李隆的家奴!礦山是皇帝陛下的,也不是他牟取私利的私產!限他三日之內關閉所開銀礦,否則,本官必著兵部將他罷職!并行文都察院治其罪!”
在從甘肅巡撫許詺這里得知甘州總兵官李隆拒絕繳納礦稅后,張璁便也直接下了嚴令給巡撫許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