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不少官員,尤其是中下層官員還是停留在民可由之不可使其知之的階段。
但這個時代的大明百姓其實是幸福的,他們沒有經歷過百年恥辱,沒有經歷過三百年奴化統治,更不知道什么叫做崇洋媚外,連生活中的“洋”字都不代表著“更先進更稀奇珍貴”的意思,反而代表著落后與粗陋。
對于倭國的仇恨,也沒有那么大,所以盡管朝廷對滅倭的理由予以了宣傳,但他們并沒有什么大的感觸,畢竟他們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連大的倭亂都沒經歷過,不知道戰爭的殘酷,也不理解為何要發動戰爭。
“愿為長安輕薄兒,生于開元天寶時。斗雞走馬過一世,天地興亡兩不知”,無疑是這個時代大明子民們最好的寫照,對于即將開啟的滅倭戰爭,他們最大的興趣,是到時候能買到多少倭女。
這個時代的大明子民內心是真正快樂的,沒有多少仇恨可記,也沒有那么偏激,甚至還顯得有些單純。
戚繼光這次也沒認為這次滅倭有多大的問題,畢竟大明帝國現在的軍事實力,與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一個量級的。
首先是軍隊的運輸就已經與其他國家大為不同,除了大明本**民無人可以想象,火車運輸軍隊是什么樣子,但這在大明卻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
正因為此,在塞外集訓的軍隊可以在一旬的時間內運到江南,運輸軍隊的時間節約了數倍。
而且,用火車運輸軍隊并不擔心會使軍隊因為長途跋涉而疲憊,數萬大軍在火車上可以邊休息邊行軍。
大明境內有兩條大河,一條是黃河,一條是長江,這在沒有火車和鋼筋混凝土修建的鐵路大橋以前,大軍過河還得撘浮橋找船只占渡口,征用民夫,如今也不費事,直接有鐵路大橋可以整日整夜的通過數萬大軍。
不僅僅是軍隊,后勤輜重也可以通過鐵路運輸迅速集結到目的地。
而將領也能更方便的管理自己的官兵,畢竟的官兵都在車上。
當然,這背靠的是整個帝國強大的運輸能力與科技實力還有管理能力,鐵路部門如今已然成為了內閣最為重要的部門之一。
戚繼光此時也在南苑火車站上了車,隨同他一起的還有湯克寬、胡宗憲、趙文華三人,趙文華是工部尚書,這次通過徐階的關系負責去倭國組織工程建設,而盧鏜因為是海軍將領,故已提前乘坐火車南下,準備運輸大軍大明渡海滅倭。
在這之前,兵部右侍郎潘晟已奉旨出使琉球,要求琉球提供大明軍事基地,作為大明征倭大軍的中轉站。
琉球自然不敢抗拒大明天威,也就答應了下來,將沖繩割為大明的軍事基地,同時主動向大明的銀行機構貸款百萬銀元整修了軍事基地的相應基礎設施。
畢竟大明要在琉球建立軍事基地的目的是要幫助保護琉球的國家安全,所以,在琉球建造大明軍事基地自然也是琉球國出錢。
在這個時代的琉球國并不貧窮,大明和日本乃至與東南亞之間的貿易都要在他這里轉移,所以,作為中轉站的琉球靠此還是賺了不少錢,所以貸款百萬銀元也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