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杳也不是說走就能走的,需要跟故人告別,還需要跟陳先生這邊再碰碰之后公演的各種創新方式。
其實被秋杳帶了這么久,陳先生和眾多書生門客的水平已經提升了不少,他們如今也敢大膽的創新了,再加上樓里姑娘們的競爭,所以舞臺模式,一直都不錯。
正因為如此,秋杳也可以放心的離開了。
衛媽媽到底對原主有救命養育之恩,所以秋杳并不會一甩手,啥也不管的就把她給扔在這里了。
如果可以,秋杳想盡可能的把自己知道的都強灌給陳先生,之后也會勤快的寫信過來。
可惜,古代車馬太慢,信件就更慢了。
便是京城與揚城距離并不算是特別遙遠,但是信件估計也得很慢才過來。
所以,與其等著到時候,一個月也不能往來幾回信件,兩方都著急,還不如一早就把事情敲定了,之后再寫信,也不過就是一點提醒而已。
秋杳這一拖,就拖了一個多月,一直到三月的時候,秋杳這才跟著馮將軍踏上了歸程。
通過這一個多月,秋杳對于京城中的情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馮將軍雖然是個粗糙的武將,但是伴君多年,也有自己的智慧。
不想君王過于猜疑自己,馮將軍早早就歸還了兵權,如今只是掛著大將軍的名頭在京城養老,當然,還在朝中掛了一個空職,算是皇帝做的面上工作。
因為對于馮將軍的表現十分滿意,所以馮將軍倒是沒經歷兔死狗烹的這種悲慘結局。
京城其它的格局,勢力,秋杳也從馮將軍嘴里聽過不少。
儲君太子已經立了,但是四皇子和六皇子蠢蠢欲動,還是懷著別的心思。
解語樓和花香園的背后主子,對應的就是這兩位皇子。
老皇帝對于這兩位皇子的行為,多有縱容,大有養蠱式培養繼承人的意思。
對此,秋杳只是笑笑,并沒有多評價什么。
皇家事,一個說不好,就容易惹禍上身,而且跟自己沒關系,聽這么多沒意思。
為了照顧秋杳的身體,從揚城到京城,原本四、五天就能到的路程,生生讓馮將軍走了近半個月。
等到秋杳回到京城的時候,都已經進入了三月下旬。
馮將軍找回了丟失多年的親生女兒這件事情,很快就因為馮將軍給女兒請身份,傳遍了京城的權貴圈里。
動了心思的人不少,但是更多的人還是在觀望。
聽說秋杳臉上的傷之后,觀望的人就更多了,再一聽說,秋杳從前還在風月場所里打過雜,觀望的人又多了。
不過四皇子和六皇子倒也不死心,對于他們來說,左右不過一個女人而已,往后院一塞,走走表面工作就行,也不費什么事兒。
所以,這兩個人倒是動了蠢蠢欲動的心思。
雖然說馮將軍如今手里已然沒了兵權,但是,只要邊關打仗,老皇帝可用的人也沒有,還得是馮將軍上陣。
所以,馮將軍在他們眼里,依舊有用。
結果,不等這兩個人有什么反應,老皇帝直接下了旨,封秋杳為向陽郡主,去清水觀為朝廷祈福。
至于歸期?
老皇帝沒說。
眾人聽到這道圣旨之后,已經蒙了。
這踏馬是賞賜嗎?
有渠道的人已經去打聽消息了,知道這是馮將軍的意思,同時也是秋杳的意思之后,眾人更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