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夫人心里覺得好笑,面上卻不顯,用了午膳回到自己的院子,她不禁對貼身的潘嬤嬤感慨道:“從前我覺得施珠這姑娘還挺厲害的,沒想到她對上了王晞,像紙糊的老虎,一下子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沒有一點招架之力。”
潘嬤嬤不解地道:“那您還幫著王家表小姐?”
侯夫人笑道:“她也得吃點虧了,不然總以為天下間除了個富陽公主能被她瞧得上眼,別人都是她腳底的爛泥了!”
特別是寶慶長公主的壽筵,施珠是第一個被淑妃娘娘叫進去的,她相信這是因為施珠和富陽公主特別要好,可常凝說起來也算是和施珠一起長大的,太夫人又把自家的幾個姑娘都排在施珠的后面,不看僧面看佛面,她無論如何也應該找個機會讓常凝去給淑妃娘娘磕個頭的。
可他們永城侯府卻沒有一個女眷被叫進去的。
她不是稀罕巴結淑妃娘娘,只是這樣一來,別人說起永城侯府,說起常家的姑娘,不免會低看幾分。
就憑這個,她也要幫著王晞。
“好了,今天的事就不要多說了。”侯夫人說著,讓潘嬤嬤親自去把常凝關了起來,并對自己身邊服侍的丫鬟婆子道:“你們要是誰敢私下里幫二小姐傳信遞話,立刻給我滾出侯府去。”
下午的活動都沒有讓常凝參加。
讓潘嬤嬤對人說常凝累著了,歇了叫不起來。
她的兒媳婦和兒子也都被她告誡了一番,甚至等到下午永城侯下衙,她還跟永城侯打了聲招呼:“二丫頭年紀也不小了,大丫頭出閣之后,她就是做姐姐的了,她要是不聽話,下面的妹妹們有樣學樣,我還怎么管教?我覺得還是得讓她好好地學學女紅之類的,到時候定了親事就可以開始做鞋襪了。”
兒子由父親教養,女兒由母親教養,永城侯是從來不管兩個女兒的事的,全都聽侯夫人的安排。
南北的風俗都是成親第二天要認親,認親的時候新娘子要做了鞋襪給家中的親戚。
這是新娘子給夫家人的第一印象。
賢惠不賢惠,就看這鞋襪做得好不好。
因而出嫁女,做鞋襪的手藝就很重要了。
小門小戶還好說,人少,做幾雙就可以了。那些人丁興旺的大族可不得了,新娘子做上百雙鞋襪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是從小訂親的也好說,慢慢地準備著,像常凝這樣及笄了還沒有訂親的,娘家又不缺銀子的,通常都會請人幫著做鞋襪,對外說是新娘子親手做的。
永城侯府再怎么不好,也不缺這點銀子。
可永城侯不知道啊!
聽侯夫人這么說,他就點了頭,還道:“養女不教母之過。她的事,你就不要問我了。”
等到聯姻的家族相看的差不多了,他才會插手。
主要是看對方和他們家在朝堂上有沒有什么不妥當的地方。
至于女兒是嫁給了長子還是次子,相貌如何,人品怎樣,他都覺得這應該是侯夫人的事。
幾十年夫妻,侯夫人把丈夫的脾氣已經摸得透透的了,她聞言笑著應是,送了永城侯去小妾屋里歇息,自己則和貼身的嬤嬤商量著請誰來教導常凝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