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熙早在她進來時就站起來了,聞言趕緊福了一禮:“勞煩大伯母,如熙給大伯母添麻煩了。”
“坐,坐下說話。”大夫人接過丫鬟遞過來的茶,也坐下一起喝茶吃點心。
如此,聊天的便由兩個人變成了三個人,氣氛越發變得輕松。
說了一陣子話,大夫人心里越發詫異。
一個人有沒有學問,聽聽她說的話就能知道,這是藏都藏不住的。
從許熙的話里可以聽說,這孩子雖不能說很有才學,但見識卻很廣博,眼界十分開闊,說什么她都能接上兩句,完全不像是市井、鄉村里長大的孩子。
“熙姐兒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的?你養父母帶你走過很多地方嗎?”大夫人問道。
許熙笑道:“我喜歡看游記和寫各種逸聞趣事的雜記。”
“原來如此。”大夫人跟老夫人對視一眼,抬頭朝自己的大丫鬟示意了一下。
那丫鬟將一個荷包遞到許熙面前。
大夫人道:“你明日就要去書院里報道了,這是府里給你的束脩和其他費用。”
她示意許熙打開。許熙將荷包里的東西倒了出來。里面有一張銀票,五錠銀子,還有一些碎銀子。
大夫人又道:“銀票是一百兩,你放在身上防身,急于用錢的時候也不至于抓瞎。那銀錠子一枚二兩,一共十兩。你明日去書院交束脩和其他費用,想來六兩也盡夠了,余下的四兩是你這半個月的月例銀子。碎銀子統共也有二兩銀子,是給你零用或打賞用的。”
這一百兩,是她跟老夫人商量后決定給的。
府里入不敷出,給許熙打首飾、做衣服也花了不少錢。如果許熙不出去上學,她們最多給許熙五十兩銀子傍身,其他時候就只給月例銀子了。
給那五十兩,還是因為其他姐妹從小到大,過年的時候得的紅封銀子,攢起來也有七、八十兩,無論是添置點什么,或是給小姐妹過生辰,也不至于手頭一點錢都沒有。許熙這么些年沒能享受到侯府的福利,不給她點銀子傍身總說不過去。
可給許家的一百兩謝銀,許家沒要。許熙這里又要出去上學,手頭太寒酸,別人不光是笑話她,還要笑話侯府。
所以大夫人跟老夫人商量之后,決定給她一百兩銀子。
朱氏看向許熙,又道:“本來呢,府里姑娘們每個月的月例銀子是四兩。你在外面上學,筆墨紙硯的花費大些,府里給你八兩銀子的月例。現在離下次府里發月銀還有半個月,所以先給你四兩。如果有什么大的花銷,你跟我說,我再給你。”
“多謝大伯母。”許熙起身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