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了嗎?鄉試解元是枯木先生的那個女徒弟。”
“唉,聽說了。你說這些考生,一個個的,年紀比人家大,讀書的年頭也比別人長,還都是家里名師精心教導出來的,怎么就考不過一個女娃子呢?丟臉啊。”
“可不是。也別說什么國子監先生指點的話。考生里有多少人都是國子監的學生。他們跟著這些大儒念了好幾年的書,趙知微才得大儒指點多久?這都考不過,真是沒臉說了。”
“趙知微那文章我看過了,寫的是真的好。”
“確實不錯。”
“唉,這女娃子聰明啊。枯木先生真是撿到寶了。”
“那綏平伯才是撿到寶了。魏丘之事你聽說過吧?那趙知微原先是被魏丘的女兒有意換錯的,十三歲前長在鄉下,這才接回兩年不到,就給綏平伯府帶來這么多的榮耀。這樣的孫女我怎么沒有?看著都讓人妒忌。”
“可不是?我那孫子今年也參加了鄉試,考了個第十五名,跟人家趙知微比,真是差遠了。看到趙知微的文章,他很是慚愧,這會兒正發奮念書呢。”
“哈哈哈,這是好事啊。也該讓這些孩子緊緊弦了。別以為家學淵源,自己也不笨,就驕傲自滿,總覺得自己考試沒問題。這會兒忽然被個十五歲的女娃娃打敗了,可不得不服氣,要發奮圖強?”
“對,我也這么說。況且趙知微畢竟個異數,多少年來就這一個女子考得這般好,往后也不一定做官,對朝政并沒多大影響。能激勵這些小兔崽子們好好努力,倒是一件好事。”
這樣的對話,在朝堂內外無處不在。
便是民間,大家議論的內容大抵也是如此。
鄉試、會試跟縣試不同。前三名的考生的文章,無需張貼。在張榜之后,書鋪來問過考生并付上一定的費用后,便會把他們的文章印刷出來進行售賣。所有的考生都會買來當作范文來學習。
趙如熙的文章經過大儒們指點,無論言辭還是行文風格、引經據典上都極為成熟。再加上她自己的新穎立意和獨到見解,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解元并不奇怪。考生們看到她的文章,也心服口服。
這也讓眾考生們如打了雞血一般更加努力。尤其是明年要參加會試的考生,更是以超越趙知微為目標,發誓一定不能在會試時被趙知微壓下去。
……
康時霖、尚德長公主和崔夫人在放榜時也派了下人去看榜,得到消息的時間并不比綏平伯府遲多少。大家得知趙如熙中了解元,那叫一個高興啊。
尤其是尚德長公主和崔夫人,簡直揚眉吐氣。
“阿紋,你說知微考得這樣好,給咱們女子漲了大臉,更是給北寧女子書院漲了大臉,咱們獎勵些什么東西給她才好?”尚德長公主高興地在屋子里走了幾圈,問崔夫人道。
因為關注放榜情況,她一早就來北寧女子書院等著了。
崔夫人眼眶發紅正激動呢,聽到尚德長公主的話,她愣了一愣,這才搖搖頭:“這個……我也不知。”
“你說,我再給她一個莊子如何?”尚德長公主問道。
她也不是真的要跟崔夫人討主意。她也知道崔夫人在這方面是不好發表什么意見的。她問這個,只是自己在猶豫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