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兩天,尚德長公主和崔夫人收集的邸報還沒送過來,趙如熙卻收到了王通送過來一大沓子資料。
這些資料里除了近四屆鄉試和會試的前二十名的文章,還有五年來的每一期邸報,以及臣子向皇帝遞奏折時寫的一類文章。
蕭令衍在信里說,他回去問了一下準備參加會試的人,知道趙如熙或許需要這些東西。他便叫人收集了送來,希望對趙如熙有所幫助。
趙如熙頓時心暖得不行。
有男盆友就是不一樣哈。感覺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那人把你放在心上,就會什么都想到你前面。
她寫信回去,大大地表揚了蕭令衍。希望他能再接再勵,繼續努力。
接下來她又收到了尚德長公主和崔夫人派人送來的一些書籍和邸報。
這些書籍里有農書、格物理論,也有雜記、游記,都是記錄了大晉各方面情況和風土人情的,對趙如熙也有一定的幫助。
她正開心地看書呢,康時霖那邊把她叫去了。
康時霖道:“彭大人那邊派人來問,你這段時間怎么不往國子監去了?那里的幾位先生都問起你呢。問你是不是不參加會試了。”
趙如熙心里又是一暖。
世上還是好人多啊。
她把自己的顧慮和自己的打算跟康時霖說了。
康時霖點點頭:“你想的也對。他們一心對你好,你也不能不顧他們。”
他想了想:“這樣吧,我跟他們說,他們給學生考試出的題目,都給你來一份,就送到我這里來。你照著題目寫了文章,送到我這里來,我再幫你送到彭大人手上,讓他們幫你批改指點。這樣先生們對外就能說是礙于我的面子,不好拒絕;他們不是專門要指點你。這樣迂回一下,對他們的影響就小些。”
趙如熙心里感激,站起來朝師父深深一禮:“如此就多謝師父了。”
“你三位師兄那里,各自衙門那方面的書籍和文章應該不少,我叫他們整理一下,派人送給你。”
趙如熙大喜,又是一禮:“多謝師父。”
關于朝廷用人方面的政策和做法,趙如熙不是很了解。
就比如官吏回避制度。
東漢時期有“三互法”。《后漢書·蔡邕傳》里就有“三互謂婚姻之家及兩州人不得交互為官也”的記載。這種掣肘的存在,造成有的州郡官吏得不到及時選用,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擺脫施政者個人關系對政治的干擾,推動政治上的清明。之后的朝代大都遵行這個原則,不過寬嚴程度不一。
大晉朝是不是在這方面也跟東漢的這個規定一樣,還是有所不同?
如果她不了解,會試的時候出到這種題目,她就完全抓瞎。不管你文章寫得太好,不清楚朝廷政策,也寫不出所以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