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證券報的報道被廣泛轉載,新浪、搜狐、網易、企鵝等門戶都原封不動的把它搬到自家網站。
只是,這四家多多少少顧慮到兩位當事人的身份地位,標題規規矩矩,方總和李生的刀光劍影也是若隱若現。
但,其它的中小網站就不管那么多,標題怎么吸引點擊怎么來。
“華人首富與內地首富的恩怨情仇”
“李家城斥責方卓引來后者反擊”
“方派與李城,盤點兩位富豪發家史”
“方總橫刀奪愛,李生老謀深算”
這候章汜。一時間,盡管最初的電話采訪內容有95都是公事,但就是最后的5最讓人津津樂道,也由此讓很多人窺見商業大佬難得的落于明面的過節。
李家城和方卓都沒有繼續回應,可是輿論和八卦卻有迎風漸漲的趨勢,連香江的媒體也加入進來。
相較于內地,香江那邊的筆鋒更為大膽,消息也更靈通。
因為方卓不怎么涉足香江,近幾年也就易科路演的時候從那里過了一趟,所以,他這位內地首富對于香江那邊聽慣了富豪和大家族的人來說多少有些聲勢不顯。
這一次,得益于七十多的李家城越來越少見的動怒,香江各路人馬對方卓生出極大的好奇。
其中,香江商報和太陽報的報道最為出色。
前者深度挖掘被李家城評為“方派”的中行奪愛始末,也對方卓這個人物的商業成就做了個系統性的介紹,讓香江民眾知道了他不拘一格的商業風格。
后者則是發揚狗仔精神,親派記者入申、進京,算是把李家和方卓的碰撞捋了七七八八,尤其,內地首富在申城放話讓李家生意看他臉色,這種話盡管粗暴,卻讓吃瓜群眾頗覺過癮。
“方總,你在香江有一種聲名鵲起的感覺”
孔豫密切關注著輿論,也就是到了這時,他才對方總的敏銳更為信服,先前方總就說過“這一次外面的聲音太急切”,果不其然,被李家城在這一點上有所攻訐。
“聲名鵲起我還以為我在香江也很有名呢。”方卓開了個玩笑。
孔豫說道“商業圈和民眾對方總的印象肯定不一樣,但這次,香江的太陽報真的大賣。”
方卓有簡單看過八卦報紙的內容,他微微搖頭,華夏證券報大賣、太陽報大賣、香江商報大賣、各個門戶網站點擊量奇高,這不算什么好事。
“李家城已經回香江了。”方卓嘆道,“他臨走前的出聲真的是用心險惡,幸好”
孔豫明白,幸好老板也不差,險惡對險惡,斗了個半斤八兩,但李基金是丟掉了中行的這塊肥肉的。
“好在還算是主場,昨天我給張朝陽打了個電話,看看能不能配合著把輿論方向換一換。”方卓沉吟道。
孔豫問道“換成什么”
方卓搖搖頭,沒有回答,只是說道“互聯網是有記憶的,但是,不多。”
孔豫沒有太理解這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