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延舉了個例子“比如新浪熱線”
新浪熱線的無線增值服務一直了很不錯的營收,正是對移動端的內容開發。
“新浪熱線像是把一個縮小版的門戶網站截取一部分內容再塞給用戶,它還是新浪熟悉的領域,包括博客,更多的還帶著媒體、精英屬性。”方卓侃侃而談,“博客相較于門戶的模式在進步,門戶是網站在說話,博客是讓一部人參與進來,移動端能讓更多更多的人再進來。”
截止到這個5月,博客的作者規模是1748萬人,活躍博客作者也就是月更新一次以上的接近770萬,而博客讀者的人數超過7500萬,活躍讀者超過5000萬。
去年的“博客”是年度熱詞,今年即便冒出來校內網和校友,博客的強勁增長仍舊沒有截止。
汪延對博客的發展是滿意的。
之前方總來京城點名要聽的博客業務匯報,當時看他也和自己一樣滿意,但現在看來,還是有更多的想法。
網站一部人更多更多的人。
這不是上的模式變化,不是博客、空間那種異同,而是交流介質變化所帶來的發展。
方卓見汪延仍舊在思索,感嘆道“科技的發展能讓越來越多的人發聲,從電腦到手機,這里面蘊含的機會一定要把握住。”
“我其實覺得不用介意第一門戶不第一門戶,著眼于未來的籌備才是正道。”
然而,汪延聽著方總這么講,心里的念頭卻轉了個彎。
這一陣方總在京城,他想和方總聊的可不只是博客、游戲、門戶,更不只對校內網的投資,最為重要的一件事反而是傳達新浪管理層的一個小小訴求。
易科旗下的易購發展的如火如荼。
阿里旗下的淘寶發展的如狼似虎。
企鵝旗下的拍拍發展的微微創新。
包括網易的圖書電商嘗試,搜狐傳出要做搜狐商城
很多知名公司都在思索和嘗試如何從電子商務這條賽道里分一杯羹。
偏偏,新浪一直在鎮之以靜,在外界看來,那叫一個氣定神閑。
管理層自家人知自家事,倒不是想靜,但方總在上頭鎮著
汪延正式和非正式的和方總溝通過兩次,后者都不同意新浪涉足電商領域。
嗯如果沒有易購的火熱表現,管理層也能接受,但是易購眼看著憑借兩場與對手的較量而打開局面,新浪這邊就有些急切乃至焦慮了。
干兒子也是兒子啊
考慮到之前的溝通,考慮到方總的脾性,考慮到方總本身在新浪的聲望,汪延認為其他人和正式的會議場合都不適宜來說這個事,還得是由自己私底下交流。
現在聽著方總談未來的機會,他就忍不住琢磨,這是不是拿出來堵嘴的大餅。
大餅看著當然香,可是,當下電商的火熱也很讓人躁動。